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孔繁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25
孔繁昌 研究方向: (1)青少年社会性与人格发展;(2)网络使用与青少年发展;(3)自我与健康
个人简历
教学工作
社会工作
科学研究
培训交流
研究成果
荣誉奖励
个人风采
工作及访学经历:
2012.10-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11.10-2017.12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
教育经历:
2009.9-2012.7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 基础心理学 博士
2011.7-2012.8 Drexel University, 联合培养博士
2006.9-2009.7 华中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硕士
担任本科生教学课程: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实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经典实验研读,发展心理学等。
担任研究生教学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发展心理学基本问题(发展理论专题),社会性与人格发展(家庭因素与个体发展专题),社会认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网络心理学(网络与认知发展专题)
主持教学研究项目:
1.基于虚拟现实的心理学实验教学项目:虚拟现实心理实验-儿童心理理论实验(2015-2017.7),课题负责人。
2. 心理学院运行经费专项资金(科研成果转化实验教学内容类)项目: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的实验教学(2016.12-2017.12) ,课题负责人。
3.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理论与实践探索.(范炤,定险峰,孔繁昌,程晓荣,林春艳,**),参与人。
《科学通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Frontiers in Psychology、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Neuroscience Letters、Psychological Reports、Plos One、Body Image、Appetite、Eating Behavior杂志 审稿人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等.
主持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社交行为与青少年执行功能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17YJC190008,2017.9-2019.9),课题负责人。
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开放课题:互联网影响青少年自我建构:行为和脑机制(RCUPsy001,2018.7-2020.6),课题负责人。
3.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成果培育性项目:中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测评研究(2018.1-2018.12),课题负责人。
4. 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开放项目:网络使用影响工作记忆的机制研究(2016.12-2017.12,**),课题负责人。
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使用偏好的认知和神经生理机制研究(2015CFB534,2015-2017) ,课题负责人。
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健康网络社交的心理机制和促进策略研究(2015-2017,15Z033),课题负责人。
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项目:网络成瘾青少年对网络相关刺激记忆加工的神经机制(2013M531712,2013.8-2015.7),课题负责人。
8. 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项目:网络使用经验对青少年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CCNU15A05048,2015-2017),课题负责人。
9. 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丹桂项目:青少年网络成瘾记忆的实验研究(CCNU13A03011),课题负责人。
10. 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2013年度项目: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与干预实证研究(MCM**),子课题负责人。
此外,还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基础性数据库构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网络交往的心理效应研究:对现实交往的代偿或抑制?,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的脑机制:来自进化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信息的注意偏向及脑机制研究等)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
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
1.微信使用行为对转换执行功能的影响,祁学娜,项目指导教师。
2.专业认同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 成就动机和人格的作用,陈超,项目指导教师。
3.反刍、焦虑和情境性宽恕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闫维荣,项目指导老师。
4.网络使用偏好对工作记忆的影响,郑月丽,项目指导老师。
5.自我控制对刻板印象抑制的影响,夏海硕,项目指导教师。
6.网络使用影响定向记忆和遗忘研究,康茜,项目指导老师。
本科论文指导
1.被动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的影响——社会比较和妒忌的链式中介作用,徐丽萍(华师研究生)
2.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对学习的影响——基于认知和行为视角,康茜(陕西师范大学保研)
3. 网络使用大学生对网络词语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王淑恒(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
4.自我控制对宽恕的作用机制——反刍和愤怒的中介作用,夏海硕(西南大学保研),指导教师
5.大学生冲动性人格和行为抑制的关系, 闫维荣(西南大学保研)
受邀讲座:
1. 青海省国培计划:中小学心理健康培训: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现状、问题及对策,华中师范大学,2018。
2. 安徽省国培计划:中小学心理健康培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调适策略,华中师范大学,2018。
3.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网络使用影响记忆:行为和神经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8。
4. 第152期“心灵之约”讲座:自我重构与未来建构,华中科技大学,2017。
5. 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成长论坛:青少年网络成瘾记忆研究,深圳幸福家家庭研究院,2017。
6. 全国心理学实验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班:ERP实验原理、常用范式,及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华中师范大学,2017。
7. 脑电/功能核磁共振成像高级学术研讨会:网络背景下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4。
研究主题论文(英文及心理学报):
1. Liu, Q. Q., Zhou, Z. K., Yang, X. J., Kong, F. C., Niu, G. F., & Fan, C. Y. (2017).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sleep quality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2, 108-114.
2. Zhou, Y., Gao, X., Chen, H., & Kong, F. (2017). High-disinhibition restrained eaters are disinhibited by self-regulatory depletion in the food-related inhibitory control. Eating Behaviors, 26, 70-75.
3. Liu, Q.Q, Zhou, Z.K., Fan,C.Y., Sun,X.J., Kong,F.C.(2016). Social Network Site Use and Loneliness in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Online Positive Feedback and Friendship Qu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51:838.
4. Ding,Q., Kong,F.C., Zhang,Y.X., Zhou, Z.K.2016.Does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Reduce Inhibition of Retur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51:840–841.
5. Niu, G. F., Sun, X. J., Subrahmanyam, K., Kong, F. C., Tian, Y., & Zhou, Z. K. (2016). Cue-induced craving for Internet among Internet addicts. Addictive Behaviors, 62, 1-5.
6. You, Z., Tian, Y., Kong, F., Zhou, Z., & Zheng, Y. (2016). Development of the Preference for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44(6), 1005-1014.
7. Kong, F., Zhang, Y., & Chen, H. (2015). Inhibition ability of food cues between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restrained eaters: a two-choice oddball task. PloS one, 10(4), e**.
8. Kong, F, Zhang, F., Tian, Y., Fan, C., Zhou, Z. (2015). Self-relevant beauty evaluation: Evidences from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study.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14(1): 85-95.
9. Zhang, Y., Kong, F. (Co-First author), Han, L., Hasan, A., Chen, H. (2014). Attention bias in earthquake-exposed survivors: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94, 358-364.
10 . Zhang, Y., Kong, F., Hasan, A. N., Jackson, T., Chen, H.(2015). Recognition memory bias in earthquake-exposed survivors: A behavioral and ERP study. Neuropsychobiology, 71(2), 70-75.
11. Zhang, Y., Kong, F. (Co-First author), Zhong Y, Kou H. (2014). Personality manipulations: Do they modulate facial attractiveness rating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0(11):80-84.
12. Kong, F., Zhang, Y., Chen, H. (2013).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Restraint Scale among mainland Chinese women. Eating Behaviors, 14, 356–360.
13. Kong,F., Zhang, You,Z, Fan,C., Tian,Y., Zhou, Z.K. (2013).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restrained eating: Mediating effects of self-esteem.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1(7),1165-1170.
14. Kong, F., Zhang, Y., Chen, H. (2012). ERP differences between processing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 attributes. 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 8, 49-55, 2012.
15. Kong, F., Zhang, Y., & Chen, H.(2012).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in evaluating physical and inner ugliness: An event related-potential study. The 2012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12), 3004-3008.
16. Zhang, Y., Kong, F.(Co-First author), Chen, H., Jackson, T., Han, L., Meng, J., Yang, Z., Gao, J., Hasan, A. N. (2011). Identifying cognitive preferences for attractive female faces: An ERP experiment using a study-test paradigm.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89(11):1887–1893.
17. Zhang, Y., Kong, F., Wang, L., Chen, H., Gao, X., Tan, X., Chen, H., Lv, J., & Liu, Y.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survivors one year after the 2008 Chinese earthquake,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10, 32(10): 1403-1409.
1. 张妍,孔繁昌,陈红,向燕辉,高笑,陈敏燕.男性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来自 ERP 的证据.心理学报, 2010, 42(11):1060-1072.
2. 牛更枫, 孙晓军, 周宗奎, 孔繁昌, 田媛. (2016). 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心理学报, 10, 1282-1291.
研究主题论文(中文核心期刊):
3. 赵改, 孔繁昌*, 刘诏君, 冯雅萌, 黄声普, 王亚丹,周宗奎. (2018). 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 责任心与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4 (3): 257-263.
4. 刘诏君,孔繁昌*,赵改,王亚丹,周博, 张星杰.(2018). 抑郁与社交网站使用有关:来自元分析的证据.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录用).
5. 赵改, 陈光辉, 孔繁昌. (2018). 急性心理应激影响记忆效果: 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心理科学, 41(2), 416-422.
6. 冯雅萌, 孔繁昌*, 罗一君. (2017). 大学生心理需求与网络社交: 认知评估与自我调控的作用. 心理科学, 40(6), 1449-1455.
7. 罗一君, 孔繁昌*, 牛更枫, 周宗奎. (2017).压力事件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使用强度的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3(3): 337-344
8. 夏海硕, 孔繁昌*. (2017). 自我控制对宽恕的影响——反刍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5 (5) :928-932
9. 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牛更枫,孔繁昌,连帅磊.(2016).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2,406-411.
10. 牛更枫,孙晓军,周宗奎,孔繁昌,范翠英,魏华.(2016).网络相关文字刺激和压力对网络成瘾者线索诱发渴求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4, 495-502.
11. 张妍,赵佩琼,孔繁昌, 赵黎妮.(2015). 面部特征对卡通面孔吸引力的影响. 心理与行为研究, 6, 751-757.
12. 张妍,赵佩琼,孔繁昌,张悦.(2015).不同生理周期女性对男性吸引力面孔的注意偏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25-129.
13. 牛更枫,鲍娜,周宗奎,范翠英,孔繁昌,孙晓军.(2015).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的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5, 563-570.
14. 牛更枫,鲍娜,范翠英,周宗奎,孔繁昌,孙晓军.(2015).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自尊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4, 939-945.
15. 孔繁昌*.(2015).自尊助推主观幸福感:2003-2013实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5), 123-128.
16. 孔繁昌,张妍,周宗奎*. (2014).自我-他人表征的发展特征与研究范式.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48-53.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5年P37-43).
17. 刘晨,孔繁昌,周宗奎 (2014). 从一心一意到三心二意:青少年的媒体多任务行为.心理科学,37(5): 1132-1139.
18. 罗青,周宗奎, 魏华,田媛, 孔繁昌. (2013). 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21(9), 1651-1659.
19. 寇慧,苏艳华,张妍,孔繁昌,胡媛艳,王洋, 陈红.(2013).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因素:观察者假设.心理科学进展,21, 11, 1-10.
20. 孔繁昌,张妍,陈红*,石明丽,Todd Jackson,高笑.(2011).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心理科学进展 ,19(9): 1355–1362.
21. 孔繁昌,张妍,陈红*. (2010).自我-他人表征:共享表征还是特异表征?心理科学进展, 18(8):1263-1268.
22. 张妍,孔繁昌,韩黎,石明莉,陈红.(2012).中学生与大学生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记忆偏向的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 52-60.
23. 张妍,孔繁昌,梁超,郭英.(2012).吸毒劳教学员对亲密关系信息的认知加工特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6(1):57-60.
24. 张妍,孔繁昌,郭英,任俊,陈红. (2012).内隐还是外显记忆: 对女性面孔吸引力记忆偏好的ERP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48(1):160-168.
25. 张妍,孔繁昌,权珍桢,许芳.(2010).地震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自杀态度的调查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19(7):641-643.
26. 张妍,孔繁昌,权珍桢,刘志强.(2010).职校学生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 31(11):83-86.
27. 张妍,孔繁昌,许芳,向燕辉,谭小宏,陈红,杨帆,任俊.(2010).地震对四川灾区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 119(5):65-72.
28. 张妍,孔繁昌,吴建芳,王洲林,陈寒.(2010). 积累、改革、实践——教学名师成长历程的个案分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4 (7):93-96.
29. 张妍,许芳,孔繁昌,权珍桢. (2011).震后不同时期灾区初中生身心健康与应对方式特点.中国学校卫生, 32(3):294-296.
30. 张妍,韩黎,孔繁昌,许芳.(201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感恩与幸福感关系研究述评.教育导刊, 461(3):22-26.
31. 石明莉,孔繁昌, 陈红,程丹. (2011).简易版三因素进食问卷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女大学生中的适用性.中国临床心理学,19,6,737-739.
会议论文与报告:
1. 孔繁昌,周宗奎*等. 网络成瘾记忆的系列研究,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大会网络心理学专题讨论(数字化生态与青少年)组织者和发展心理学专题:网络与青少年发展主持人,重庆,2017。
2. 孔繁昌,周宗奎*等.网络成瘾青少年对网络词语记忆加工的神经机制,普通与实验心理学分会2017年会,西安,2017。
3. 罗一君 孔繁昌* 冯亚萌 陈静 田雪娅适应机制的不适应结果: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的作用. 湖北省心理学会年会,2015,武汉。
4. 孔繁昌* 罗一君 冯雅萌 陈静 田雪娅大学生心理需求对网络社交使用的影响:认知评估和自我调控的链式中介作用,湖北省心理学会年会,武汉,2015。
5. 孔繁昌*,张妍,再努热木·阿布力米提,陈初,罗一君,周宗奎. 第17届全国心理学大会,移动互联网与青少年的发展专题报告:网络使用对青少年注意返回抑制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北京,2014。
6. Kong,F., Zhang,Y., Tian,Y., Fan,C., Zhou, Z. *. 第23届ISSBD双年会Internet us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ts Symposia:The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among Adolescents with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hanghai,2014。
7. 孔繁昌,张妍,王伟,田媛,于爽亭,周宗奎*.大五人格对网络与现实交往中自我表露的影响. 湖北省2014年科技年会,武汉,2014。
8. 孔繁昌,张妍,田媛,范翠英,张永亭,周宗奎*.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大会:网络过度使用大学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比较研究,南京,2013。
9. 孔繁昌,张妍,田媛,罗一君,陈静,田雪娅,范翠英. 周宗奎*. 网络和现实自我展露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网络使用动机的中介效应分析.2014年网络心理学前沿-计算行为科学会议,武汉,2014。
书籍/著作:
1. 孙晓军,赵景欣,雷江华 著. 处境特殊儿童心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5,参编第四章贫困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8万字。
2. 周宗奎 等著.网络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编著第三章网络心理学研究:方法和趋势,3.9万字。
3.龚少英,孔繁昌 编著.心理发展与教育实验指导手册,世界图书出版社,2018,编著发展心理学实验内容,6.6万字。
4.刘电芝,邹泓,钱铭怡,周宗奎主编.儿童心理十万个为什么. 参编其中6个条目. 科学出版社,2018。
5. 周宗奎 主编.网络心理与行为发展报告,参编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
获奖情况:
1. 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排名第一)
2. 2015优秀教职工。
3. 湖北省社科三等奖(排名第二)
相关话题/心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勤学
刘勤学研究方向:(1)儿童与青少年发展、聚焦网络心理与行为;(2)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心理健康;(3)家庭与婚姻关系研究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2013.08-2014.03澳洲国立大学心理学院访问****2011.07-今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2011.07-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董平
李董平研究方向:(1)处境不利儿童发展;(2)青少年问题研究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男,汉族,1983年5月生,四川苍溪人教育经历:2007–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博士学位2010–2011年美国Cornell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华山
刘华山研究方向:(1)教育心理学;(2)学校心理辅导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44年8月出生于湖北黄梅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学系主任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1962-1966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79-1982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静
李静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兴趣:物质主义价值观、消费行为、数字囤积行为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李静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E-Mail:jinglee@ccnu.edu.cn工作经历:2012.7-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经历:2009.9—2012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红宇
马红宇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基本信息: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批认定的心理学家,国家首批运动心理咨询专家,员工援助师国家职业培训教程编审专家与培训专家,国培计划、中南地区中小学校长、湖北省公务员系统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莫书亮
莫书亮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孤独症认知发展和干预研究;网络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杭州大学教育系(现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毕业,教育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博连读毕业,(理学)博士学位。现任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晔
李晔研究方向:(1)社会心理;(2)网络心理;(3)师生关系;(4)文化与社会认知;(5)组织公平感与社会公平感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6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1996.7-2008.5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唐汉瑛
唐汉瑛研究方向: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生活平衡、领导力、反生产行为、胜任特征网络心理学:网络欺负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基本信息: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教育经历:2001-200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理学学士2005-2008华中师范大学心理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启武
孙启武研究方向:心理治疗的过程与效果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基本信息:教育经历:2007-201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2000-2003: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1996-2000:农学学士,华中农业大学工作经历:2003-2011: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陶嵘
陶嵘研究方向:(1)变态心理学;(2)心理咨询与治疗;(3)人格障碍与情绪;研究兴趣:情绪异常的心理生理机制及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中国文化下的心理治疗个人简历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培训交流研究成果荣誉奖励个人风采陶嵘,1972.02,湖北新洲人,博士应用心理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精神科医师、中国心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