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院(系、所)名称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研究方向 | |
| 学科专业 | 材料物理化学 | 1 | 电池材料制备、结构与特性表征 |
| 学制 | 三年 | 2 | |
| 指导组组长 | 舒东 | 3 | |
| 4 | |||
| 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与他人协作进行专业工作的良好品质。 2.掌握电池材料制备表征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 |||
| 培养的主要内容(或方式、方法、要求) 培养方法: (1) 理论知识和学位论文并重。 (2) 理论学习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难点,并拟专题讨论。 (3) 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文献调研、写出开题报告、完成学位论文。 培养方式: 指导组集体培养和导师个人负责制相结合。 | |||
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 学院(系、所)名称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学科专业 | 物理化学 | |||||||||||||
| 序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主讲教师 | 各学期教学安排 | 考查 | 考试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学位课程 | 政治理论课 | 74 | 3 | √ | √ | √ | |||||||||
| 2 | 第一外 国 语 | 120 | 4 | √ | √ | √ | ||||||||||
| 3 | 高等物理化学 | 60 | 3 | 袁中直、许旋 | √ | √ | ||||||||||
| 4 | 物理化学实验方法 | 60 | 3 | 李红 | √ | √ | ||||||||||
| 5 | 物理化学进展 | 60 | 3 | 南俊民 | √ | √ | ||||||||||
| 6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60 | 3 | 蔡跃鹏、舒东 | √ | √ | ||||||||||
| 7 | 量子化学 | 60 | 3 | 罗琼、顾凤龙 | √ | √ | ||||||||||
| 8 | 电极过程动力学 | 60 | 3 | 李伟善 | √ | √ | ||||||||||
| 9 | 胶体与界面化学 | 60 | 3 | 何广平、孙艳辉 | √ | √ | ||||||||||
| 1 | 选修课程 | 应用电化学 | 40 | 2 | 黄启明 | √ | √ | |||||||||
| 2 | 化学电源 | 40 | 2 | 吕东生、舒东 | √ | √ | ||||||||||
| 3 | 群论与量子力学 | 40 | 2 | 李前树、李国良 | √ | √ | ||||||||||
| 4 | 分子设计学 | 40 | 2 | 许旋、徐志广 | √ | √ | ||||||||||
| 5 | 功能材料 | 40 | 2 | 罗一帆、马国正 | √ | √ | ||||||||||
| 6 | 稀有金属材料 | 40 | 2 | 孙艳辉 | √ | √ | ||||||||||
| 7 | 表面活性剂 | 40 | 2 | 左晓希 | √ | √ | ||||||||||
| 8 | 纳米技术 | 40 | 2 | 舒东、蔡跃鹏 | √ | √ | ||||||||||
| 9 | 计算机化学 | 40 | 2 | 许旋、徐志广 | √ | √ | ||||||||||
| 10 | ||||||||||||||||
| 11 | ||||||||||||||||
| 文献综述、读书/学术报告 | 1 | 导师 | ||||||||||||||
| 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 1 | 导师 | ||||||||||||||
| 学 位 论 文 | 导师 | √ | √ | √ | √ | |||||||||||
*“各学期教学安排”、“考查”和“考试”栏目里用“√”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