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人文地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2-14

人文地理学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试 行 )

20129 修订


华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所)名称

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

人文地理学

1

城市发展与规划

2

区域与城镇规划

3

旅游规划与文化地理

学制

三年

4

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

5

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

培养目标:

(1) 有崇高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奉献社会;

(2) 有科学精神,养成了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治学规范;

(3) 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外语阅读和交流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科研、规划设计和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4) 具备良好的身体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方式与要求:

(1) 采取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 课程学习、专业研讨、学位论文并重,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3) 按规定履修所有必修课程,以及各类选修课程,达到合格,并修满规定的学分。

(4) 在读期间积极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要求有3次以上(含3次),面向全专业师生的个人研究报告。

(5) 在读期间要求积极参加学科和专业学术会议,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含1篇)学术论文。


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学院名称

地理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人文地理学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主讲

教师

开课学期

考查

考试

1

专业学位课程

外国语

120

4

2

政治理论

74

3

3

地理学思想史

60

3

周尚哲

陈忠暖

4

地理学方法论

60

3

单习章

5

人文地理学进展与前沿

100

3

导师组

6

方向学位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

60

3

陈忠暖

方远平

7

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

60

3

肖 玲

8

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

60

3

陈朝隆

9

人文地理方法与实证

60

3

朱 竑

10

区域经济学

60

3

张浩然符文颖

11

中国区域发展研究

60

3

张争胜

12

土地利用规划

60

3

吴智刚

1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理论与方法

60

3

张正栋

14

专业选修课程

多元数理统计

60

2

刘亦书

15

GIS技术与应用

40

2

舒娱琴

16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

40

2

刘望保

17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40

2

胡伟平

付迎春

18

景观规划与设计

40

2

刘洪杰

19

旅游研究动态、前沿与方法

40

2

陶 伟

20

生态旅游

40

2

徐颂军

21

城市发展分析:理论与方法

40

2

陈忠暖

22

高等城市地理

40

2

肖 玲

2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40

2

孙 武

24

旅游经济与管理

40

2

甘巧林

25

国民经济管理

40

2

张争胜

26

城市形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40

2

陶 伟

27

土地资源学

40

2

张正栋

28

城市娱乐项目规划与设计

40

2

吴智刚

29

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

40

2

刘 俊

30

产业经济分析

40

2

夏丽丽

31

学术论文写作

40

2

单习章

学术报告会/Seminar/文献综述

2

指导组

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2

导师

学位论文

导师


实行说明

1、本专业研究生可在本院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各专业跨修研究生课程,学习合格后按选修课程计算学分。

2、本专业分城市地理、旅游与文化、区域经济、土地利用四大研究方向,凡自愿跨修非自己研究方向的方向学位课程,学习合格后按选修课程计算学分。

3、专业选修课是面向本专业所有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开课的最低学生数应不少于5人。

4、本方案从2011年入学的本专业研究生开始执行。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简介

3、《地理学思想史》课程

本课程为专业学位课,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学时6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3个学分。

教学目的:了解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把握每个历史时期地理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演变,为深刻理解和认识地理科学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地理学起源、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产生背景、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时代特点、流派与倾向。

考评方式:最终成绩按课堂讨论表现(占30%)、撰写讨论总结(占20%)、期末考试(占50%)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地理学思想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年

[英]R·J·约翰斯顿 著: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年

[法]保罗·科拉瓦尔 著:地理学思想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盛叙功 著:西洋地理学史.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王爱民 编著:地理学思想史.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年

4、《地理学方法论》课程

本课程为专业学位课,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6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3个学分。

教学目的与内容

该课程旨在回答“如何做研究”这一研究生普遍关心的基本问题,内容涵盖了文献查找与阅读、文献综述的撰写、选题、研究计划的撰写、研究方案/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等全过程、系统化的讲解,乃研究生(包括硕、博)训练必需的基础课程,也是从事科研的必修课。此外,课件PPT为全英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及课外阅读也几乎全部采用英文文献,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英文学术环境,使其能够逐渐了解并掌握国外的学术环境和研究套路,拓展其学术视野,为学生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考评方法:最终成绩按课堂讨论表现(占20%)、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占30%)及期末考试/提交研究计划并答辩(占50%)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蔡云龙等著. 地理学方法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Phillips, E.M., Pugh,D.S., 2005. How to Get a PhD: A Handbook for Studentsand Their Supervisors (4th Edition).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idenhead.

E.M.菲利普斯, D.S.普夫著 ; 黃靜, 姚一健譯,1996。如何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与导师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Gosling, P., Noordam,B., 2006. Mastering Your PhD: Survival and Success in the Doctoral Years andBeyond. Springer, Berlin.

5、《人文地理学进展与前沿》课程

本课程为专业学位课,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总学时10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3学分。

教学目的: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前沿课题和研究突破与进展,培养研究生在学科发展上的敏感性与世界视野。

教学方式:系列讲座。本专业指导组教师与外邀学者的专题讲座相结合。

考评方法:撰写学科领域研究进展与前沿问题的研究综述报告。

6、《城市规划原理》课程

本课程为方向学位课,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6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3个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城市发展与城乡规划、区域与城镇规划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必修,也可供地理学专业其它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专业方向的基础性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与讲授、阐明城市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城市学的经典理论、城市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城市中各个要素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三大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不同类型城市发展规划特点与作用、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典型案例等,使学生掌握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学会用专业理论与方法的眼光去认识城市、发现城市发展的规律,解决城市发展与规划中的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知识准备。

本课程将结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参与式课外调研等教学方式,力图脱离纯粹说教式授课方式,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中的典型现象与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与规律、方法与技能。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城市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经典理论与进展、城市化理论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化特点、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人口、产业、土地、制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规划、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同学专题发言、课堂讨论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成绩按课堂讨论表现占20%,实习实践占30%,期末考试占50%进行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吴志强. 城市规划原理. (第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李徳华.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约翰.M.利维.现代城市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谢文惠、邓卫.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王志锋、蔡方.现代城市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向德平,章友德.城市社会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彼得·霍尔.城市与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8年.

推荐期刊:

《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

《城市规划学刊》同济大学主办

《规划师》广西南宁规划师杂志社

《现代城市研究》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

《城市发展研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

《城市问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

《国际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主办

7、《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缺)

8、《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

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是一门主要面向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规划与文化地理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修完该课程合格后,计3学分。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介绍旅游规划的有关理论和实用方法,从研究的角度探讨、评析旅游规划范式和案例,使学生对旅游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为其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奠定基础。要求学生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任务、内容和步骤,并能应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从事有关旅游规划实践和对旅游规划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规划的主要理论、规划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旅游规划评审、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发展与演变、旅游规划评析等。

教学方式: 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专题报告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考评方法: 平时考评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各占50%的比重。

参考文献:

吴必虎、俞曦 著.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哈里森、斯本兹 著,周长春、苗学玲、戴光全 译.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吴必虎 著.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保继刚 等著. 旅游规划案例[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王大悟、毕吕贵 著. 旅游规划新论[M]. 合肥:黄山书社,2002

蒋三庚 著. 旅游策划[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9、《人文地理方法与实证》课程(缺)

10、《区域经济学》课程

本课程为人文地理专业方向学位课,也可供地理学其它专业的研究生选修,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6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3个学分。

介:区域经济学是当今地理学界和经济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探讨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的政府决策,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本课程在介绍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对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和核心思想进行梳理,系统介绍和探讨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充分掌握区域经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国外区域经济实践如欧盟一体化、北美贸易一体化、中东欧区域转型等发展介绍,重点探讨我国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创新潜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研究生理解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区域发展观,把握区域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前沿,为运用区域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要求:了解新古典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思想,掌握区位理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际分工与要素流动、国际投资区位、区域经济政策等学科基本内容,能够运用经济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研究中国城市和区域经济问题。

教学与考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成绩按课堂讨论表现(占20%)、以文献阅读为基础的分组主题报告(占30%)、期末考试(占50%)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孙久文、叶裕民.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2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彼得.尼茨坎普主编.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手册(全四卷)[M]. 安虎查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库姆斯, 迈耶蒂里, 蒂斯. 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M]. 安虎森等,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世界银行.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M]. 胡光宇, 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David Freedman等著. 统计学(第2版)[M]. 魏宗舒等,译.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

伍德里奇. 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Fujita M, Krugman P R, VenablesA.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 Cambridge, Mass.:MIT Press, 1999.

Porter, M. E. Location, clusters,and company strate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 2000.

Krugman, P. History and IndustryLocation - the Case of the Manufacturing Bel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81(2): 80-83.

Krugman, P. What’s new about theNew Economic Geography? Oxford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4(2): 7-17.

Parr, J.B. Economies of scope and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The Goldstein-Gronberg contribution revisited. The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4, 38(1): 1-11.

Ellison G, Glaeser E L, Kerr W R.What Cause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vidence From Coagglomeration Patter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100: 1195-1213.

Glaeser E L, Scheinkman J A, Shleifer A.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Section of Citi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5, 36(1): 117-143.

Henderson V,Kuncoro A, Turner 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 1995, 103: 1067-1090.

Storper,M., & Venables, A. J. Buzz: face-to-face contact and the urban econom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4, 4(4): 351.

Vicente,J., & Suire, R. Informational cascades versus network externalities inlocational choice: Evidence of 'ICT clusters'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RegionalStudies, 2007, 41(2): 173-184.

推荐期刊:

《Journalof Urban Economics》

《Journalof Economic Geography》

《RegionalStudies》

《The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Eurasian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1、《中国区域发展研究》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安排在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第三学期,总学时6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3个学分。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方向研究生,也可供本专业其他方向研究生选修。本课程学习之前,应初步掌握西方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应该掌握区域发展的基本原理与规律,熟悉区域发展评价、规划、管理等分析方法,把握国内外区域发展研究的最新动向与前沿成果,为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研究的回顾;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人文地理基础;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农业及农村现代化与区域发展;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时空演变与趋势;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区际要素流动、区域合作与区域发展;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指标体系;全球化趋势下的区域发展;信息化与社会经济空间重组;知识经济与区域发展;地缘政治及国家安全与区域发展;沿海地区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与发展方向;西部开发的基础与前景;21世纪初期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展望。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同学研讨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成绩按同学研讨占30%,课程论文占70%进行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资料: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 陆大道,1997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

3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

4 韩渊丰等,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土地利用规划》课程

课程内容大纲

Part 1 Pandect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3.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1.1导论

3.2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

1.2理论与原则

3.3土地整治规划

Part 2 General Planning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4旅游地规划

2.1规划概述

3.5居民点用地规划

2.2现状分析与规划实施评价

3.6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2.3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3.7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2.4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3.8农业用地规划

2.5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Part 4 Methodology & Measures 规划方法和规划实施

2.6土地供给量预测

4.1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2.7土地需求量预测

4.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2.8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4.3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Part 3 Special Planning & Detail Planning 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4.4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参考文献

(1)Philip R.Berke. UrbanLand Use Planning. Fifth Edition,Univ. of IllinoisPress 2006 Urbana& Chicago

(2) John Randolph.Environment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land Press 2004 London

(3)王万茂 主编. 土地利用规划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4)罗士军等主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考核方式:Presentation 30 %,Seminar 30 %,Paper 40 %

1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理论与方法》课程

本课程为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研究方向必修课程,总学时60课时,修完合格后计3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既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结果,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消耗,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含义与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及其机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模型与优化模拟、对环境的影响和响应、过程评价与转化、图谱表达;应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有效方法等。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同学专题发言、课堂讨论、文献研读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成绩按专题发言占30%,课堂讨论表现占20%,文献研读20%,期末测试占30%进行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书目:

Eric F. Lambin, Helmut Geist,《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local processesand global impacts》, 2006

全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学导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张树文《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时空信息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

何春阳,史培军《景观城市化与土地系统模拟》,科学出版社2010

史培军等 《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资产测量》,科学出版社2009

14、《多元数理统计》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安排在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随着电子计算的日益普及,各行各业都开始采用计算机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决策,这使得各企事业单位生成、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数据量与日俱增,大量复杂信息层出不穷。如何处理复杂的数据,如何有效地提取信息,如何利用数据科学地进行推断,如何探求客观事物中多个变量(或多个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的统计规律性,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在社会经济、工农业、生物医药、环保、气象等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一套非常有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因此,我们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的所有研究生开设了这门课程。

根据地理类的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讲授该课程时力图突出以下特点:第一,把握统计实质,贯穿统计思想,淡化数学推导;第二,应用SPSS软件,实现统计计算;第三,加强统计实践,即学即用,立竿见影。

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具备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课程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应该掌握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并能学以致用,能借助SPSS进行复杂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推断。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多元正态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

主要参考资料:

吴诚鸥, 秦伟良. 2007. 近代实用多元统计分析. 北京: 气象出版社.

朱建平. 2006.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张文彤, 闫洁. 2007.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家鼎, 刘婉如等. 1994. 概率统计讲义.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5、《GIS技术与应用》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安排在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4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供其它专业研究生选修。本门课程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GIS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体。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同时能够熟练应用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ArcGIS软件;为毕业设计和后续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理论教学、上机实习并行的原则,在具有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 ArcGIS桌面软件中的ArcMap、ArcCatalog、ArcToolBox基础模块的使用方法; GIS空间数据的采集;专题图制图与输出;地图符号操作;空间数据的编辑;显示、查询与统计;地理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和图形的输入与输出。

主要参考资料:

1宋小冬,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ArcGIS 9.x),科学出版社,2007

2 吴秀芹等,ArcGIS 9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科学出版社,2005

16、《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共40课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可供人文地理专业各方向研究生选修。在本课程学习之前,应掌握一定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SPSS统计软件等相关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具体的抽样方法,抽样方案的制定和抽样效果的评估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掌握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和技巧。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抽样方法、问卷设计、社会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录入、资料的基本统计方法、 撰写研究报告等。

参考教材:
1、水延凯编,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三版)。

2、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7、《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缺)

18、《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 40 课时,修完合格后计 2 个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也可供自然地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选修。

从课程性质上说,它是一门颇具综合性的课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门跨越多种空间尺度、涉及多个领域专业知识、深受多学科交叉影响的课程。它与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规划学、建筑学、美学,以及区域的历史、文化,人类的心理、行为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从课程的内容上说,它既有客观的、科学的成分,亦有主观的、文化的元素。课程会包含景观资源分析、自然地理诸要素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大尺度和小尺度的下的生态景观格局及其作用,景观调查和评价,区域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规划、公园景区设计、小区景观设计等。

主要参考书目:

伊恩·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约翰·西蒙慈,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俞孔坚等,“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9《旅游研究的动态、前沿与方法》课程

教学目的:旅游研究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通过最新的权威文献的分析,了解旅游研究与旅游规划理论的最新进展,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并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的规划案例明确旅游规划的框架与工作程序。课程生动、互动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不仅能够观察到最新的研究与规划动态,而且可以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不仅为他们的旅游研究工作打开一扇窗户,而且为他们参加其他的科研工作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

学习内容:各大国内外权威期刊的最新权威文献。

参考书目:《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

教学方式:老师以引导为主,指导学生针对每篇代表性的文献展开讨论。

考评方法:PRESENTATION的方式进行。

20、《生态旅游》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40课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是为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生态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规律与生态环境伦理的一门学科,是介于生态学和旅游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生态旅游则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它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是欣赏、认识和研究生态环境的旅游活动,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也不能污染生态环境,要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旅游也是生态旅游的主体,本课程还结合森林生态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讲授。

主要参考书目:

1、 生态旅游,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生态旅游学,卢云亭、王建军合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张建萍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4、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李长荣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5、 森林旅游区环境资源评价研究,吴章文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6、 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兰思仁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7、 广东省森林公园研究,张金泉、徐颂军著,科学出版社,2007

21、《城市发展分析:理论与方法》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40课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是为关注城市发展研究的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讲解城市化、城市经济活动、城市规模、城市群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等基本理论,讲授城市职能与特征分析、城市基本非基本分析、城市类型分析、城市规模分布分析、城市化机制分析、城市内部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联系基本理论训练这些分析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你在对城市的认识与把握上,具备比较专业的视野和掌握基本的分析技能。

课程以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方法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成绩按课堂讨论表现占20%,练习作业占30%,课程作品或论文占50%进行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理查德·P.格林、詹姆斯·B.皮克. 城市地理学. 商务印书馆,2011

周一星. 城市地理求索. 商务印书馆,2010

许学强. 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许学强教授英文论文选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若南·帕蒂森. 城市研究手册. 格致出版社,2009

22、《高等城市地理》课程(缺)

23、《环境资源经济学》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40课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是为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介于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之间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弥补了传统地理学在环境资源开发中方法和手段的不足,在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微观经济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围绕市场经济社会中价格这一核心杠杆,通过合理的环境与环境资源价格的确定,评价分析自然环境资源、环境方面的有关行动方案和政策,使环境资源在分配、布局、管理和使用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使环境资源的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述思想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的充分体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交叉学科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领域当前的主要发展动态和趋势,更深入地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并为有兴趣的同学今后在该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课程在初步介绍环境资源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价格理论演变的评价,重点讲授当前环境与资源价格评定的的理论和依据的方法,并用实际案例分析其理论与方法在环境和资源开发中的应用。鉴于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高等数学和经济学的基础,选修的同学应该主动认真阅读简单的微观经济学书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资源经济学基本理论、环境资源价格的评定和案例分析。其中第一部分是对环境资源经济学发展历史、以及环境资源制度、价值、和核算理论的概括介绍,第二部分选择该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价值和价格评定理论,从发展演变的角度重点给予阐述和分析,并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主要国外相关文献进行讲解。因此,在讲授中应予充分把握和理解的是:第二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价值理论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基本概念是课程学习的基础。

参考书目:

1、 环境与自然环境资源经济学 张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环境资源经济学—从经济角度对自然环境资源和环境政策的探讨 [美]阿兰 兰德尔著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89

3、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罗杰 珀曼等著 侯垣兆等译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4、Environmental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fifth edition) Tom Tietenberg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copyright2000)

24、《旅游经济管理》课程(缺)

25、《国民经济管理》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安排在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4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方向研究生,也可供本专业其他方向研究生选修。本课程学习之前,应初步掌握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以及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应该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熟悉国民经济运行监测、评价、管理等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国民经济管理研究的历史进程与最新成果,为后续的区域经济学习和国民经济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国民经济调控与监督;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消费需求管理;投资需求管理;经济增长控制;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产业组织优化;区域经济管理;涉外经济管理;收入分配调控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发展。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同学研讨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成绩按同学研讨占30%,课程论文占70%进行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资料:

1 李华、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厉以宁,国民经济管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 杜肯堂、戴士根,区域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刘起运,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与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冯文权,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6、《城市形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课程

教学目的:城市形态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城市形态研究的流派及思潮,了解关于城市形态演进及发展的特征及不同观点,熟悉分析城市形态的主要方法,并通过典型案例明确研究城市形态的意义。

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选课的学生在选定此门课程之后即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首先展开指定文献的阅读工作,在此之后进入到课程讲授阶段,并参与到课程的讨论中来,分享研究的乐趣,虽苦尤甜。

课程将分为两大组,中文一组,英文一组,相互交流中对中外权威文献进行解读与探讨。经过阅读文献,制作PRESENTATION,分享讨论文献与观点,不仅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水平,而且加强了对课程所关注到的形态论题的深入理解。

学习内容:国内外主要的关于城市形态研究的权威论著。

教学方式:老师梳理主线,以引导为主,指导学生针对代表性的论著及文献展开讨论。

考评方法:PRESENTATION的方式进行。

参考书目:

1、段进,邱国潮,国外城市形态学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

2、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科学出版社

3、储金平,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

4、汪丽君,建筑类型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5、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6、Conzen, M.R.G., 1960,“Alnwick, Northumberland: A Study in Town-plan Analysis”, Institute of BritishGeographers Publication 27, George Philip, London

7、J. W. R. Whitehand . The changing face of cities: A study of developmentcycles and urban form, Blackwell, Oxford, UK and New York, NY, USA

8、J. W. R. Whitehand,Peter J. Larkham. Urbanlandscap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Routledge , London

9、Bill Hillier. Space is the Machine: A Configurational Theory ofArchitec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theCity,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1、胡俊《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URBAN MORPHOLOGY》等

27、《土地资源学》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总学时40课时,修完合格后计2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土地资源学是土地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整治为主线,系统地讲授土地资源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同时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前沿,培养学生土地资源方面的基本专业素质。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土地资源形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分类与调查,土地资源结构分析和区划,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农用土地评价,建设用地评价,生态用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等。

参考教材:

《土地资源学》, 刘卫东 等,2010-12,复旦大学出版社

《土地资源学》,梁学庆 等 2006-10,科学出版社

《土地资源学》,陈百明,2008-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倪绍祥等,2009-11,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地科学导论》, 陈为公等 ,2010-7,经济科学出版社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吴次芳,2008-8,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小比例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调查技术与方法》 吴全等,2010-10,中国农业出版社

28、《城市娱乐项目规划与设计》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40小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方向研究生,也可供本专业其他方向研究生选修。本课程学习之前,应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旅游区域规划导论等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应熟悉城市娱乐项目的特点与分类,城市娱乐项目的发展战略与定位,掌握城市娱乐项目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对主题公园、休闲购物中心、高尔夫球场、酒吧街和商业步行街等城市主要娱乐项目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案例分析与实习,进行城市主要娱乐项目规划与设计的实践,为后续掌握具体的城市娱乐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1 前言

1.1 关于城市娱乐

4 城市娱乐项目设计

1.2 课程的内容及特点

4.1 主题公园

1.3 课程学习的目标与方法

4.2 休闲中心

2 城市娱乐的特点与分类

4.3 高尔夫练习场及球场

2.1 城市娱乐的特点

4.4 酒吧街

2.2 城市娱乐的分类

4.5 购物中心及步行街

3 城市娱乐规划

5 案例分析

3.1 定位与发展战略

5.1 迪斯尼乐园

3.2 城市娱乐与城市发展

5.2 大型健康休闲中心

3.3 城市娱乐与旅游

5.3 广州高尔夫球场

3.4 选址

5.4 北京酒吧街

3.5 项目的要素及分布

5.5上海新天地步行街

参考教材:

1、(美)城市土地研究学会 编 李树会 周鸿飞译. 零售娱乐中心规划与设计. 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 2007

2、(美)罗伯特·穆尔·格雷夫斯等著 杜鹏飞等译. 高尔夫球场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英)曼钮尔·鲍德-博拉等著. 唐子颖等译.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北京汇博行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编. 北京特色商业街(2008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9、《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40学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供地理学其它专业的研究生选修。本课程将对半个世纪以来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对世界范围内旅游发展相关理论脉络的演替形成更具系统性认识,并立足于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背景、发展条件、目标导向、旅游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特殊性,辅之以多案例教学方法,深化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旅游发展历史演变、发展理论及历史演进、旅游发展理论框架、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大众旅游与可替代旅游、旅游飞地与边缘化、旅游与新殖民主义、社区旅游与社区赋权、旅游治理结构等。案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海南、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国等。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文献阅读交流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成绩按课堂讨论表现占20%,文献阅读占30%,期末开放式作业占50%进行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Martin Oppermann, Kye-Sung Chon.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1997.

David J. Telfer, Richard Sharpley.Touris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2008.

Regina Scheyvens. Tourism for development:empowering communities. 2002

Andrew Holden. Tourism studies andsocial sciences. 2005

Trevor H.B. Sofield. Empowerment for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2003.

Stephen G. Britton. The politicaleconomy of tourism in the third world.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 9, pp.331.358. 1982.

Yang Wang, Geoffrey Wall.Administrative arrangements and displacement compensation in top-down tourismplanning—A case from Hainan Province, China. TourismManagement,28,70–82, 2007.

30、《产业经济分析》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40课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本课程主要面向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也可供其他方向研究生选修。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既包括产业的形成、发展和结构演变,也包括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本课程学习之前,应初步掌握发展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应该理解和掌握产业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产业经济研究的经典理论与最新成果,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备分析现实产业经济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基本能力。为后续的区域经济分析、产业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探讨在以工业及服务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组织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渊源及发展;产业分类的方法及理论意义;产业结构演进的经典理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产业关联分析;产业组织基本理论;产业竞争力分析等。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采取以讲授为主,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模式,考评方式为提交课程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

1杨公朴 主编,产业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范金 郑庆武 编著,应用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迈克尔.P.托达罗 著 黄卫平 彭刚等译 经济发展,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4谭崇台 主编 发展经济学,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5李沛贤 戴伯勋等 主编 工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31、《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本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40课时,修完合格后计2个学分。

教学目的与内容

该课程是关于如何撰写(中英文)学术论文以及报告、交流研究成果,内容覆盖了一般学术论文的各个方面,重点讲解摘要、关键词、研究背景/介绍、研究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引用规范以及投稿与修改/回复评委的意见等内容,乃研究生(包括硕、博)训练必需的基本功,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课件PPT为全英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及课外阅读也几乎全部采用英文文献。

考评方法:最终成绩按课堂讨论表现(占20%)、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占30%)及期末考试(占50%)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Gosling, P.,Noordam, B., 2006. Mastering Your PhD: Survival and Success in the DoctoralYears and Beyond. Springer, Berlin.

Cooley, L.,Lewkowicz, J., 2003.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Practice: Turning Ideas into Text.Hong Kong UniversityPress, Hong Kong.

Guidelines onGood Practice for Departmental Research Postgraduate Committees, Supervisorsand Research Postgraduate Students.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Hong Kong University.

相关话题/培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专门史
    华 南 师 范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历史文化学院 研 究 方 向 学科专业 专门史 1 西方文化史 Western Cultural History 2 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中外政治制度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名称 政治与行政学院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学科专业 中外政治制度 序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拟主讲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华 南 师 范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政治与行政学院 研 究 方 向 学科专业 研究 1 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2 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3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
    华 南 师 范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历史文化学院 研 究 方 向 学科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1 政治史 Political History 2 思想文化史 Intellectua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 南 师 范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文学院 研 究 方 向 学科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1 古代文学文献学 2 古籍整理与研究 3 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中共党史
    华 南 师 范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政治与行政学院 研 究 方 向 学科专业 中共党史 1 中共政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2 执政党的建设研究 3 科学发展观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职业技术教育学
    华 南 师 范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南海学院 研 究 方 向 学科专业 职业技术教育学 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科学学院) 2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南海学院)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政治学理论
    华 南 师 范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政治与行政学院 研 究 方 向 学科专业 政治学理论 1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2 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治理 3 地方政府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政行_4+2
    华 南 师 范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政治与行政学院 研 究 方 向 1 政治课程与教学论4+2 学科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英语
    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实施细则(外文学院2009年10月22日制定)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培养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英语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学英语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 ...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