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梁永晔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6-12

梁永晔Google Scholar ResearcherID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梁永晔教授2012年9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 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长聘正教授。研究工作以功能分子设计和合成为核心,配合表征与应用的协同研究,发展能源、生物工程与电子相关的先进分子材料,在分子/纳米碳复合电催化剂、近红外二区生物成像荧光染料以及有机光探测器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国际领先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至今在Nature, Nat. Energy, Nat. Mater, Nat. Commun 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次数超过3万次,H指数为59。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已授权专利3项、在申请3项,其中3项专利被公司应用于产品开发。入选Clarivate Analytics(原Thomson Reuters)2016-2019年高被引科学家。现任广东省化学学会理事,RSC杂志Molecular Systems Design & Engineering编委会成员。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研究领域研究以分子工程为核心,基于分子原理开发先进功能材料。
1.电化学转换系统:基于分子与纳米结构调控发展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实现高效、快速与稳定的能量转换, 推动电化学能源系统的广泛应用。
2.分子染料:近红外二区荧光有机分子的结构设计、合成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开发长波长发射并具有高亮度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分子,应用于生物成像、检测与传感。
3.有机电子材料: 基于分子设计、化学合成以及器件工艺,发展高效太阳能电池材以及发展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有机光电探测器与新的应用。



教学《化学原理》 南方科技大学(2013-至今,秋季)
《能源材料学》南方科技大学(2014-至今,春季)
《现代材料科学与技术前沿》南方科技大学(2014-至今,春季)
《光伏光热技术导论》南方科技大学 (2014年-至今,春季)
《材料科学创新实验》南方科技大学(2014年-至今,春季)
《材料学综合实验》南方科技大学(2014年-至今,春季)


学术成果 查看更多代表性论文:
Electrocatalysis:
1. Wu, Y. S.; Jiang, Z.; Lu, X.; Liang, Y. Y.*; Wang, H. L.* “Domino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tomethanol on a molecular catalyst” Nature. 2019, 575, 639-642.
2.Zhang, X.#;?Wang, Y.#; Gu, M.#; Wang. M. Y.#; Zhang, Z. S.; Pan, W. Y.; Jiang, Z.; Zheng, H. Z.; Lucero, M.; Wang, H. L.; Sterbinsky, G. E.; Ma, Q.; Wang, Y.G.*; Feng, Z. X.*; Li, J.; Dai, H. J.; Liang, Y. Y.*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dispersed nickel phthalocyanines on carbon nanotubes for selective CO2 reduction” Nat. Energy. 2020, 5, 684–692.
3.Wu, Y. S.#; Jiang, Z.#; Lin, Z. C.#; Liang, Y. Y.*; Wang, H. L.*?Direct electrosynthesis of methylamine from carbon dioxide and nitrate.?Nat Sustain.?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1-00705-7
4. Zhang, X.#; Wu, Z. S.#; Zhang, X.#; Li, L. W.#; Li, Y. Y.; Xu, H. M.; Li, X. X.; Yu, X. L.; Zhang, Z. S.; Liang, Y. Y.*; Wang, H. L.*. “Highly Selective and Active CO2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Based on Cobalt Phthalocyanine/Carbon Nanotube Hybrid Structures” Nat. Commun. 2017, 8, 14675. (Highly cited paper)
5.Zhang, X.*; Zhang, X.; Xu, H. M.; Wu. Z. S.; Wang, H. L.; Liang, Y. Y.* “Iron-doped Cobalt Monophosphide Nanosheet/Carbon Nanotube Hybrids as Active and Stable Electr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Adv. Funct. Mater. 2017, 27,** .(Highly cited paper)
6.Weng, Z.#; Wu, Y. S.#; Wang, M. Y.; Jiang, J. B.; Yang, K; Huo, S. J.; Wang, X. F.; Ma, Q.; Brudvig, G. W.; Batista, V. S.; Liang, Y. Y.*; Feng, Z. X.*; Wang, H. L.* “Active Sites of Copper-complex catalytic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Nat. Commun. 2018, 9, 415.(Highly cited paper)
7.Wang, Y.; Wang, M. Y.; Zhang, Z. S.; Wang, Q.; Jiang, Z.; Lucero, M.; Zhang, X.; Li, X. X.; Gu, M.*; Feng, Z. X.*; Liang, Y. Y.* “Phthalocyanine Precursors To Construct Atomically Dispersed Iron Electrocatalysts” ACS Catal. 2019, 9, 6252?6261.
NIR-II Detector:
1.Yang, Q. L.#; Ma, Z. R.#; Wang, H. S.; Zhou, B.; Zhu, S. J.; Zhong, Y. T.; Wang, J. Y.; Wan, H.; Antaris, A.; Ma, R.; Zhang, X.; Yang, J. Y.; Zhang, X. D.*; Sun, H. T.*; Liu, W. Q.; Liang, Y. Y.*; Dai, H. J.* “Rational Design of Molecular Fluorophores for Biological Imaging in the NIR-II Window” Adv. Mater. 2017, 29,**.(Highly cited paper)
2.Yang, Q. L.#; Hu, Z. B.#; Zhu, S. J.#; Ma, R; Ma, H. L.; Ma, Z. R.; Wan, H; Zhu, T; Jiang, Z. Y.; Liu, W. Q.; Jiao, L. Y.; Sun, H. T.*; Liang, Y. Y.*; Dai, H. J.*; “Donor Engineering for NIR-II Molecular Fluorophores with Enhanced Fluorescent Performance”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715-1724.(Highly cited paper)
3. Wan, H. #; Yue, J. Y. #; Zhu, S..J. #; Uno, T. #; Zhang, X. D. #; Yang, Q. L. #; Yu, K.; Hong, G. S., Wang, J. Y.; Li, L. L.; Ma, Z. R.; Gao, H. P.; Zhong, Y. T.; Su, J.; Antaris, A. L.; Xia, Y.; Luo, J.; Liang, Y. Y.*; Dai, H. J.* “A Bright Organic NIR-II Nanofluorophore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into Biological Tissues” Nat. Commun. 2018, 9, 1171.(Highly cited paper)
OPVs and OPDs:
1.Zhang, L. Z.#; Yang, T. B.#; Shen, L.; Fang, Y. J.; Dang, L.; Zhou, N. J.; Guo, X. G.; Hong, Z. R.; Yang, Y.; Wu, H. B.*; Huang, J. S.*; Liang, Y. Y.* “Toward highly Sensitive Polymer Photodetectors by Molecular Engineering.” Adv. Mater. 2015, 27, 6496-6504.
2.Zhang, C. H.; Wang, W.; Huang, W.; Wang, J.; Hu, Z. B.; Lin, Z. C.; Yang, T. B. *; Lin, F. Y.; Xing, Y.; Bai, J. X.; Sun, H. T.*; Liang, Y. Y.* “Methyl Thioether Functionalization of a Polymeric Donor for Efficient Solar Cells Processed from Non-Halogenated Solvents” Chem. Mater. 2019, 31, 8, 3025-3033.
3.Zhang, C. -H. #; Lin, F. Y.#; Huang, W.#; Xin, J. M. #; Wang, J.; Lin, Z. C.;? Ma, W. *; Yang, T. B. *; Xia, J. B.; Liang, Y. Y.*”Methyl Functionalization on Conjugated Side Chains for Polymer Solar Cells Processed from Non-chlorinated Solvents”J. Mater. Chem. C,2020,https://doi.org/10.1039/D0TC02032J



新闻动态 更多新闻
二氧化碳如何高效“变身”工业原料?2020-08-12

Chem. Mater.┃丙烯二氧噻吩构建亮度增强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分子2020-02-29

南科大梁永晔课题组实现分子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 研究成果在《自然》发表2019-11-28

团队成员 查看更多












加入团队 Array
如果你想成为我们的博士生或博士后,请先研究我们近期发表的论文,然后给我发一份简历以及一页纸的相关领域研究计划。由于时间关系, 我们只会回复感兴趣的候选人。
2021年南方科技大学梁永晔教授课题组招聘硕士/博士研究生
应聘硕士/博士条件:
1. 研究方向:近红外二区(NIR-II)探针开发、生物荧光及光声成像、生物荧光检测; 电催化和能量存储与转换.
2. 对科研具有热情,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
3. 材料/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医药专业,在细胞/活体实验上具有一定经验。
4. 具有较好的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梁永晔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应聘博士后条件:
1. 研究方向:
? ? a. 近红外二区(NIR-II)探针开发、生物荧光及光声成像、生物荧光检测;
? ? b. 电催化与电储能。
2. 对科研具有热情,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
3. 具有较好的英语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薪酬待遇及聘期:
博士后聘期两年。
博士后年薪33.5万元左右,含广东省补助15万元(税前)及深圳市生活补助6万元(税后),并按深圳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博士后福利费参照学校员额内教职工标准发放。
课题组网站:http://faculty.sustech.edu.cn/liangyy/
导师简介:梁永晔教授2012年9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 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长聘正教授。研究工作以功能分子设计和合成为核心,配合表征与应用的协同研究,发展能源、生物工程与电子相关的先进分子材料,在分子/纳米碳复合电催化剂、近红外二区生物成像荧光染料以及有机光探测器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国际领先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至今在Nature, Nat. Energy, Nat. Mater, Nat. commun. 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次数超过3万次,H指数为59。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已授权专利3项、在申请3项,其中3项专利被公司应用于产品开发。入选Clarivate Analytics(原Thomson Reuters)2016-2019年高被引科学家。现任广东省化学学会理事,RSC杂志Materials System Design & Engineering编委会成员。

查看更多

相关话题/材料科学 南方科技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崔德虎
    崔德虎教学副教授个人简介个人主页崔德虎博士具有6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共计课堂教学授课30门次、742学时,平均每学期2.3门次,学生教学评价平均分>95。先后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其中20篇以上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引用超过700次。联系方式:cuidh@sustech.edu.cn教育经历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波
    李波GoogleScholarResearcherID研究副教授(副研究员)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李波,男,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副教授,2013获湘潭大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无机材料能量存储与转化;材料高通量制备技术,陶瓷材料冷烧结技术研究;微电子材料与器件空间辐射效应及其模拟试验研究。个人简介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毅
    李毅副教授个人简介个人主页李毅,目前担任深港微电子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教授。他在浙江大学、比利时校际微电子中心(imec)、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德国慕尼黑大学从事微纳生物光学芯片的研究,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论文10篇,包括1篇《NatureCommunicati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彬
    李彬GoogleScholarResearcherID研究助理教授量子研究院李彬,量子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博士是深圳市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获得者。他具有非常丰富的科研经历,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5年,并于香港大学取得物理博士学位。研究背景主要为表面物理,量子薄膜材料,半导体光电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潘权
    潘权助理教授个人简介个人主页潘权博士,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高速模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主要包括:Wireline/Wireless高速通信集成电路(接收机/发射机)、Serdes/clockanddatarecovery(CDR)电路、低噪声放大器/频率综合器、GaN集成电路、硅光互连研究。课题负责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 数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才恒
    李才恒GoogleScholarResearcherID讲席教授理学院,数学系李才恒,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代数组合数学和置换群论。1997年毕业于西澳大利亚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1998年国际组合数学及其应用协会Kirkman奖章。曾任澳大利亚国家伊莉莎白二世研究员(QEIIFellow),美国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詹陈长
    詹陈长副教授个人简介个人主页詹陈长是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教授。詹教授分别于2004、2007年获得上海复旦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于2011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2006至2007年在上海芯原微电子有限公司担任实习模拟电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博生
    李博生GoogleScholarResearcherID研究助理教授生物系李博生博士,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和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教授。自2016年12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研究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植物RNA降解和内源小RNA功能、植物光形态建成、植物抗逆和果实成熟等生物学问题。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全
    陈全助理教授个人简介个人主页陈全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曾任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博士后和香港大学研究助理教授,2019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陈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超大规模电路仿真及多物理分析,以及先进纳米器件及材料的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仿真,并有多年技术转化及商业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
  •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黎长建
    黎长建GoogleScholarResearcherID助理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黎长建于2011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双学位。2015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交叉学科博士学位,从事功能性氧化物薄膜的生长和物性研究和原型器件的探索工作,2016-202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