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下地了。拿着镰刀,肩上搭着绳子,老汉下地去给驴子割草。小外孙扛着撅头,兴高采烈地跟在后边。儿子不愿去,被我们拽着才去。
地在村头,要走十五分钟的山路。
那是一块坡地,规则地种着不到一人高的小枣树,树下长着沙打旺(也叫沙棘)。显然,这是一块退耕还林地。老汉指着沙打旺说:“这是公家给的种让种的。种子可以卖钱,对水土保持也好。”
老汉矮小的身子高一脚、低一脚穿行在稀疏的枣树间。时不时地抬头和我聊两句:“你看劳动人民好不好!”这地方的种地人,爱称自己是劳动人民或“受苦人”。
问老汉最远去过什么地方,说就到过延川县城,连延安也没去过。“没空去。去也没事。”
此时,面孔白净的儿子蹲在坡上首,手中把玩树叶吹着口哨。“你愿意像你爸这样干活吗?”我问他。“不愿意。”儿子呵呵地笑。
“他就想闲!饭吃不上!”父亲不屑地说。
儿子却在上首发表了一通高论:“老百姓比干部好。冬天早晨不用出山。中午可以在家睡觉。天旱,出门也没事干,就在家歇着。”儿子从没摸过地里的活。初中毕业不想念了,去学了几天厨师,不愿干,回来就闲在家里。
我问老汉:“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这话仿佛勾起老汉甜美的心事来。他在枣树下的黄土坡上斜身躺下,头枕着刚刚割下的丰收的果实,身下是他一辈子都未曾离开过的黄土。夕阳灿烂柔和,他的神情也仿佛有些醉了。
“最想的就是把现在的光景过好,多赚点钱,把借的债还上。”
“现在好不好呢?”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比上不足,比下强点。”
“那怎么才能把光景过好呢?”
“做事呗,现在的指望就是这枣树,其他也没干头。”他沉醉地看着坡上遍植的枣树。(《经济日报》2002年4月15日)
第 13 章 速写、素描、花絮
本章重点
□速写、素描和花絮共同特点与不同之处
□速写、素描和花絮的作用
□速写、素描和花絮的写作技巧
13.1 新闻速写
新闻速写就是借鉴速写的绘画方法,用快速捕捉和简笔勾勒的手法迅速描绘出事物或人物主要特征的新闻报道体裁。
1. 新闻速写特点
(1)真实而有趣
(2)简洁而不枯燥
(3)快速而富有历史价值
2. 新闻速写的写作
(1)快速捕捉对象的特征
(2)抓住细节,令文章生辉
13.2 新闻素描
新闻素描是用朴素自然的方法,客观地描写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文体。属于描写性消息的一种体裁,一般都把它归为通讯中的一个文种。
1. 新闻素描的特点:
(1)新闻素描冷静地描绘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原貌。
(2)新闻素描讲求层次丰富。
(3)新闻素描通过描写,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场面。
2. 新闻素描写作技巧
(1)描写朴实
(2)过程描写
13.3 新闻花絮
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一些趣闻,称之为花絮。
1. 花絮的作用
(1)烘托作用。
(2)观赏价值。
(3)文化价值。
2. 花絮的写作技巧
(1)以小见大
(2)风趣幽默
(3)言简意赅
思考与练习
1. 怎样彩信新闻报道速写和新闻花絮?
2. 进行一次采访活动,认真观察现场,写一篇花絮。
第14章 专访
本章重点
□ 专访前的准备
□ 选好写作“由头”
□ 突出人物个性
□ 写好现场气氛
专访是针对一些专门问题或事件对有关人物进行访问的及时性报道。原来只是一种采访手法,后来发展成通讯体裁中的一种文体——访问记。由于专访的不断发展,现在这种文体慢慢演变成独立于通讯之外的一种文体。
14.1 专访的特点
1. 针对性强。
2. 报道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发挥专访的传播效果。
3. 权威性强。
14.2 专访的类型
一般分为三种:人物专访、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
1.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的访问对象一般是新闻人物、明星或英雄人物。
2. 事件专访。
主要介绍有报道价值的某一新闻事件,通过专门访问某一事件的当事人,介绍这一事件的有关情况。
3. 问题专访
问题专访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或某些热点问题的看法的专门访问。被访者一般是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知情者,他们对事件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体会。
14.3 专访的写作
1. 选好写作“由头”
由头的原意是可作为借口的事。此处指的是新闻采访的原因。
2. 突出人物个性
人物个性也就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抓住人物的性格就能把人物写活,也是最能显示人物专访写作特色的地方。
3. 写好现场气氛
人物专访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思维模式,它要求把人物置身于采访现场,让受众有现场之感。
4. 开头与结尾的安排要自然
根据媒体的不同,专访的开头灵活运用。一般说报纸的专访开头与结尾讲究呼应,结构安排紧凑严密。电视的专访和网络专访一般自然开头和结尾。
思考与练习
1. 专访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2. 专访写作中如何写出现场气氛?
3. 选择一位采访对象,做一次专访写作训练。
4. 推荐书目:[美]爱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5. 研究案例:仔细阅读下面一篇专访,分析记者如何描写现场和采访对象的神态的。
马加爵专访:悟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情"
4月26日,在马加爵被一审宣判后的第三天,该报记者在昆明市第一看守所独家采访了马加爵。
亡命天涯的恐惧
“在三亚逃亡的日子,睡得着觉吗?”记者问。
“睡着过,但不踏实,很容易惊醒。还梦见过那几个受害者,梦醒后,很害怕。”马加爵说。
马加爵告诉记者,2月28日,他看到了通缉令,感到害怕,但不想自首。
在法庭上,马加爵说曾经有个人两次问他是不是马加爵。
“他问你,你怕不怕?”记者问。
“不怕。”马加爵说。
为什么不怕?你不怕他去举报你吗?”
马加爵笑了笑,他用了“释然”这个词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既然有人来问你是不是马加爵,有没有想到跑?”记者问。
“没有,无所谓了。”
“有没有想到会侥幸逃脱?”
“逃是逃不过去的。”马加爵说。
“在三亚都想了些什么呢?”记者问。
马加爵表情明显沉重起来,说:“想大学时跟他们(受害人)在一起的生活,想家人。”
在法庭上,马加爵说在三亚买了复读机和十盘磁带,想录音后寄出去,但是只录了两盘。
“为什么没接着录?”记者问。
“当时想录完十盘磁带寄出去后,就去滥杀无辜,后来不想干这种事,就没再录音。”马加爵说。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情”
有媒体报道说,马加爵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是王菲的“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当记者说起这句歌词时,马加爵想了想说:“好像有这么一句歌词。”
“这是你最喜欢的歌词吗?”记者问。
马加爵连连摇头说不是。
“那你现在怎么评价这句歌词?”记者问。
“一般歌词都没有什么意义。”马加爵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是许巍的《温暖》,旋律很优美。
“这首歌有什么含义吗?”记者问。
“没有。”马加爵说。
“那你为什么会这么看重‘温暖’这两个字,是不是跟你的心境有关系,身在他乡,思念家人,思念朋友?”马加爵点点头。
记者问是否上诉,马加爵很坚决,说:“不上诉。”
4月24日下午,昆明中院对马加爵一审宣判完毕,马加爵被押解出法庭时,他的姐姐在旁听席上大声喊叫:“你一定要上诉,这样我们能多见你几次。”
“那天宣判时,你姐姐在法庭上喊的话你听见了吗?有什么感受?”记者问。
“我听见了,当时心里很难受。”马加爵说。
“上诉,时间不是又延长一点了吗?”记者问。
马加爵很难受,说不出话来。
“你想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是吗?”记者问。
马加爵点了点头。
“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记者问。
“希望他们好好珍惜自己,不要触犯法律。”马加爵说。
“经历这么多事,你现在觉得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记者问。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情。”马加爵说。——2004-04-27人民法院报
深度报道
第15章 深度报道
本章重点
□ 深度报道的种类及特征
□ 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
□ 深度报道的未来走势
15.1 深度报道的涵义
深度报道的英文名称是 In-depth reports,西方国家将其称为“大标题后的报道”、 “大报道”。
深度报道是指客观、冷静、富有思辨性的描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次的报道方式。
15.2 深度报道的种类及特征
1. 深度报道的种类
按文章体式分有:单篇型和集合型两种。
按报道方式分有:
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连续性报道、系列性报道、专题性报道等。本书采用报道方式分类法。
2. 深度报道的特征
(1)重要性
(2)完整性
(3)深刻性
(4) 综合性
(5)知识性
15.3 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
1. 选题重大:拨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选择重大题材,确立重大主题。
2. 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
独特的视角是深度报道的生命。
3. 爆出关键性材料:写出社会良知,增强舆论监督的功能。
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多角度的考察。
4. 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
深度报道与一般新闻报道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不同。
5. 深度报道篇幅一般稍长。
但也并非都要写成长篇大论,可大、中、小结合、并举。
15.4 我国深度报道的发展概况
15.5 深度报道的未来走势
1. 深度报道正朝着应有的科学、理性迈进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关注人文精神,深度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挖掘上更加能显示出人文精神
3. 经济最前沿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深度报道
4. 深度报道创造价值。
5. 深度报道的弊端。就目前来说深度报道存在着三种弊端和困境。
(1)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不强。如何提高时效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深度报道的篇幅较长,可能会增加阅读难度。
(3)深度报道涉及的问题较敏感,新闻媒体揭示事实的真相与报道对象试图隐瞒事实形成尖锐矛盾,这样势必增加了报道的难度,给记者提出了挑战。
思考与练习
1. 深度报道的“深度”表现在哪些反面?是事实的深度还是思辨的深度?
2. 如何理解深度报道的魅力在于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3. 深度报道的发展前景如何?
第16章 解释性报道
本章重点
□ 解释性消息有什么特点。
□ 解释性消息的写作技巧。
□ 解释性消息与评论的区别。
□ 解释性消息与深度报道的联系。
解释性报道是侧重于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报道。它是运用相关事实对新闻事件做出有深度的说明或提供背景材料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
16.1 解释性报道概论
1. 解释性报道的来源
这种报道方式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