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新闻写作》课程内容大纲(3)

暨南大学 /2012-08-20


7.1.1 综合消息的特点:
(1)综合性强。
(2)策划性强。一个主题下的多种事实。
(3)创意性强。
(4)资讯性强。
(5)思维方式上,综合性消息多用归纳性思维。
7.1.2 综合性消息的传播作用
(1)给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参考。(政府对综合性信息很关注)
(2)给受众提供资讯、服务内容。(市民关心)
(3)给受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导向作用明显)
(4)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独家报道。)
(5)记者施展才能的机会。(记者的发现。)
7.1.3 写作综合消息的素质
1. 记者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
2. 善于联系、比较
7.1.4 写作技巧
1. 点面式写法。
先从一个点——一个生动的事实或一件事写起,然后由点到面,引向主题。
2. 纵深式写法
纵深式写法一般是通过一种事实的表面现象,向本质层层递进,直到完全反映出事实的内涵。
3. 对比式写法
综合性消息要突出新闻价值,其中之一的方法是对比。对比有两种方式,纵向和横向对比。
4. 并列式写法
这种写法往往把事实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的事实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主题,几个部分之间呈并列关系。
7.1.5 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
1. 掌握材料要全面充分
2. 在提炼主题上多下功夫
3. 综合而不议论
7.1.6 近年来综合消息报道的两点变化
1. 时效性增强
2. 报道观念更新
7.2 述评性消息
定义: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实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体裁。
7.2.1 述评性消息的特点
(1)核心:新闻事实一定是新近发生的。是第一位的。首先满足信息需求。
(2)方法:就事论理。事——新闻事实。理——评论。在刚刚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3)方式:夹叙夹议。表象:事多,理少。本质:理更重要。
(4)效果:理——主观倾向明显。
7.2.2 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
述评性消息可以跳出事实,直接说话。(主观性强)其他解释性消息则不能(客观性强)。
7.2.3 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1)新闻评论所用的事实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发现的,对事件要求可以宽一点。述评性消息中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2)新闻评论对新闻事实的要求不一定完整、清晰,事实则可以是片段的细节性的,只要能说明观点就行了。述评性消息对新闻事实的要求则一定要完整、清晰。
(3)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是——观点→事实→观点。新闻述评的思维方式是——事实中有明显的倾向性。或者事实→分析。
(4)新闻评论只有评论一种功能。新闻述评兼有报道和评论两种功能。
7.2.4 述评性消息写作
1. 先报道新闻事实,然后用背景材料对事实进行分析。
2. 亦述亦评,夹叙夹议,述中带出评。
7.3 政府新闻报道
政府新闻报道指对地方政府工作、活动的事实报道。
7.3.1 政府新闻报道的范围、内容
7.3.2 政府新闻报道的意义:
让公众了解自己。
纽带、沟通功能。
7.3.3 记者如何与政府打交道
(1)建立联系
(2)定期或不定期到政府部门“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观察有关线索。
(3)了解政府的有关纪律,知道哪些该报道哪些不该报道。
(4)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的会议。
(5)勤奋。尽量争取参加有关领导人的外出活动。及时发回报道。
7.3.4 政府部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媒体发布政府的有关情况。
(2)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按照规定真实客观的为媒体提供有关信息。
(3)政府领导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上与公众见面,主动介绍群众关心的问题。
(4)与媒体打交道应以普通人身份,不应以高高在上态度出现。
7.3.5 报道方法
(1)人情味。
(2)利用互联网。
(3)查找统计表、图表。
(4)拜访政府办公室。
7.3.6 政府新闻的写作
1. 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场面
2. 以感人的情节为主线,让程式性的内容活起来
3. 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场面
7.4 消息报道的几种变化
7.4.1 报道观念的变化
1. 报道的主题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化
2. 重要事件报道有一定灵活性
3. 受众意识普遍受到重视
7.4.2 报道方式的变化
1. 更加突出核心提示、插题的普遍运用,讲究信息的可视性。
2. 事件细节化,采访当事人的内容增多,现场感增强。
3. 动态消息集束化。除了新闻外还有专家解读、连接等多种背景材料,使得信息层次增多。
7.4.3 消息报道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抢时效,新闻的专业精神受到挑战
2. 讲究可读性,忽略了必读性
3. 制造噱头
4. 妖魔化当代大学生

思考与练习
1. 非事件性消息有哪些报道价值?
2. 综合性消息如何提炼主题?
3. 写作述评性消息应掌握哪些规律?
4. 仔细研究一份报纸一个星期的要闻,分析该报的报道特点。
5. 对比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消息报道,总结出当前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规律。

通讯写作

第8章 通讯报道概论
本章重点
□ 通讯报道的发展概况
□ 典型报道对我国通讯报道的影响
□ 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 通讯报道在写作上可以体现哪些风格

新闻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写作手法更灵活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消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通讯——告诉人们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深度报道——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件事。

8.1 通讯报道的发展
若按传统分类方法,建国以来我国的通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1、典型报道时期(1977年以前)2、大特写时期(1986——1992)3、现场短新闻时期(1989——1994)4、深度报道时期(1985——1998)5、调查报道时期(1999——21世纪初)
8.2 典型报道对我国通讯报道的影响
何谓典型?
①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用典型示范的方法推广先进经验。
②具有代表性的:这件事很典型,可以用来教育群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38页)
两种解释的共同点是“代表性”,目的是用来推广先进经验和教育群众,归纳起来也就是“榜样”。典型报道也就是对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报道。
无论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还是写作思维、写作方法,典型报道对我国的新闻报道有很大的影响。
1. 典型报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
2. 典型报道对通讯报道的贡献
3. 历史上典型报道的负面影响
4. 现代社会环境需要典型报道
(1)明星得宠,“劳模”受冷落——社会文化发展不均衡
(2)社会需要榜样,但更多的是以文化消费的面貌出现在社会上
(3)现代化建设需要榜样。
8.3 通讯报道的发展
1. 典型报道更加平民化、人性化
首先,典型人物是人不是神,不要把典型人物写成高高在上的指挥者、统治者。
其次,把典型人物当成新闻人物,他之所以值得报道是因为具备了新闻价值特点。
2. 加强感染、鼓舞力量,去掉教化痕迹
媒体具有教育受众的功能。
媒体具有教育受众的功能是通过引导舆论来完成的,不是用教训式的方法来完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新闻事件的故事性
(2)更加注重新闻人物的新闻性
(3)口号式、命令式的语言是当代人所不愿接受的
3. 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
(1)写作观念上,凡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文化要敢于拿来。
(2)形式上来一番改造。
4. 写作上可以体现风格
新闻是一种事实的报道,但客观事实是曲折复杂的,怎样去报道,用什么方式去报道,大有区别。新闻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客观事物经过记者的大脑思考、分析,然后才在笔下反映出来的东西。通讯报道不可能都像倒金字塔结构那样较模式化,向较于消息而言,通讯的结构安排较自由灵活。自由灵活的结构为记者报道事实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便于记者把报道写得更有特色。
8.4 通讯种类
8.4.1 通讯的种类
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8.4.2 通讯的特点
事物总是在差异中显示其自己的特色,将通讯与消息相比较,可以把通讯的特点阐述得更加清楚。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1. 相同之处
(1)都讲究时效性。
(2)新闻价值的要求相同。
(3)都要求真实准确,用事实传递信息。
2. 不同之处
(1)表述方法不同
(2)写作的侧重点不同
(3)思维方式不同
消息主要用逻辑思维;通讯主要用形象思维。所以,通讯的思维方式比消息更灵活,更开阔。
第一,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
第二,通讯的语言上富有文学色彩和政论色彩。
第三,作者的风格在通讯中更容易得到发挥。而在消息中作者的风格受到了某种限制(如客观报道,不发表看法等)。
第四、一篇通讯可以给受众树立一个“人物形象”。
通讯所用的形象思维是建立在严格遵守新闻事实的原则之上的,与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完全不同。通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
(4)结构形式不同。
8.5 通讯的叙事原则
1. 客观叙事
通讯是一种报道文体,它的任务和消息一样是传递信息,与消息不同的是,通讯传递的是更详细、更形象生动的信息。这是通讯的任务,也是它的本质属性。
(1)我国古代纪实性文体用事实说话的叙事原则
(2)报道文体应该尊重客观叙事的原则,抒情和议论要惜墨如金
2. 形象描绘
形象描绘是通讯写作的主要手段。
3.事、理、情结合,恰当议论,画龙点睛
  通讯的表述方式比消息灵活,在客观表述事件和人物的行动的同时,可以适当插入一些抒情议论文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思考与练习
1. 我国的通讯报道有什么特点?
2. 通讯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河作用?
3. 典型报道是应当淡化还是应当改进报道方式?


第9章 事件通讯
本章重点
□ 事件通讯的写作如何写事见人
□ 事件通讯如何小中见大,显示其新闻价值
□ 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意义及价值。

事件通讯就是详细深入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新闻体裁。

9.1 事件通讯的特点
1. 事件完整
事件通讯叙述事件不是片段的,而是完整地叙述和描写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结果的全过程,给受众展示一个完整的新闻故事。
2. 事件条理清晰
(1)理清线索。
(2)交代清楚事件因果关系。
(3)核心是人。
9.2 事件通讯的新闻价值与接受效果
1. 选取具有可读性的事件。
(1)把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
第一,网络时代,信息如洪水般泻来,传统媒体只有将新闻写得“有意思”才能吸引受众。
第二,信息时代,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在工作之余愿意在轻松休闲中享受信息“快餐”,那些“有意思”的故事容易被人们接受。
(2)事件
  事件是故事从某一状态向另一状态的转化。意即:事件是一个过程,一种变化。通俗地讲:在故事中,事件就是行动。(行动是由某一人物发出的,所以事件通讯离不开写人)
  (3)故事
  一个故事至少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必须有某种可续性。
2. 以叙述和描写事件为主,写事见人
事件是人完成的,写事离不开写人。与人物通讯不同的是,事件通讯的写人是为了介绍事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3. 小中见大,显示其新闻价值。

相关话题/新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