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生理学教学大纲(2)

暨南大学 /2011-11-25

2.描述心率改变时心动周期的变化及对心肌的影响;描述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瓣膜活动、血流方向、心室容积等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讨论前负荷、后负荷及心肌收缩能力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讨论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钠通道性状以及其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根据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体表心电图的各波段及其生理意义;描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和条件;讨论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讨论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解释中心静脉压上升或下降的可能原因;详述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概述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机制并说明其与机体代谢水平的关系;区别内皮舒张因子(NO)和内皮收缩因子(内皮素)对血管平滑肌的调节作用。

3.应用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分析可能导致水肿的原因;解释老年人血管硬化时血压改变的机制;运用湍流形成原理说明心血管杂音产生的机制;分析机体失血(10%)时血压、循环血量及尿量的变化和调节机理;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比较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生物学效应及支配特点;阐述肾素、血管紧张素原、醛固酮系统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肾性高血压的关系;分析运动时血压变化的机制;分析人体从卧位变为直立位时动脉血压和静脉回流量的变化及调节过程;阐述机体在应急反应时心血管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及其机制;比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差别;列出脑炎患者临床用药应注意的事项;运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一篇关于高血压病或冠心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那些问题的科普文章。

[教学内容]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周期性活动,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的舒缩、压力变化、瓣膜开闭、血流方向间的关系)和机制,心房、心室在泵血过程中的作用,心音的产生。

2.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心脏作功。

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⑴每搏输出量的调节:①自身调节-Starling机制(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②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调节,③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⑵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心力储备。

4.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心室肌细胞(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心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和潜在起搏点,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及传导性的因素。体表心电图的测定及各波的意义。

5.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和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的波形及成因。静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静脉血流、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及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及有效滤过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6.心血管活动的调节:⑴神经调节:①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作用,递质及心肌细胞膜受体。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受体。②心血管中枢。③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缓冲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及其它心血管反射。⑵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舒张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

7.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特点,影响冠脉血流量的因素,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影响肺、脑血流量的因素,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授课方法]

动脉脉搏的波形及成因,淋巴循环部分自学,其余部分结合多媒体和相关病例进行理论讲授。

第五章 呼 吸

[教学目标]

1.说出呼吸的概念和基本环节、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潮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量,列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说出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作用,简述氧容量、氧含量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概念,说出呼吸中枢的位置和主要的呼吸反射。

2.简述肺通气的基本原理、胸内负压的形成和意义,简述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详述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简述CO2的化学运输方式,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简述肺牵张反射及其意义,详述缺氧、CO2潴留和血液H+浓度的变化对呼吸的影响及作用原理。

3.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分析早产儿窒息产生的原因;分析气胸可能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分析贫血病人和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变化特点。根据肺通气的原理,对椎管内麻醉不当所致呼吸抑制,试设想立即应该采取的抢救措施;根据O2和CO2对呼吸影响的特点,试分析临床关于呼吸困难病人吸氧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学内容]

1.呼吸的定义,呼吸的三个环节: 外呼吸、气体运输与内呼吸。

2.肺通气: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及其型式,胸廓、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肺通气的阻力,顺应性,弹性阻力与非弹性阻力,肺泡呼吸膜,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功;肺容量和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残)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及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

3.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气体扩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肺泡膜的厚度和面积;通气/血流比值;肺扩散容量。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氧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征,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血红蛋白的氧缓冲功能;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碳酸氢钠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二氧化碳解离曲线,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对二氧化碳运输的影响。

5.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的分布,呼吸节律的产生部位,呼吸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延髓背侧呼吸组和腹侧呼吸组、脑桥呼吸组; 呼吸节律发生的模型、上位脑对呼吸的控制。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氢离子对呼吸的调节;低氧对呼吸的调节;二氧化碳、氢离子和低氧在调节呼吸中的相互作用;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相关话题/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