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生物化学讲义-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5)

暨南大学 /2011-11-25

    真核生物在细胞分裂的合成期(S期)合成DNA。细胞分裂的时相变化称为细胞周期

(cell cycle)。典型的细胞周期分为 4期(图 11-11),在营养条件良好的培养细胞,历程约24小时。

    体内活细胞细胞周期长短相差悬殊,关键在G;期进入S期。不少细胞活性物质例如生长因子、环核苷酸类、氨基酸、某些离子和代谢物,都能诱发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在S期,细胞内dNTP含量和DNA-pol活性均达高峰。

    目前有关复制的知识,主要来自原核生物实验。本节讲述的也以原校生物的复制为主,真核生物的DNA合成过程,仅作对比讨论。复制是连续的过程,为描述方便,托它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一、复制的起始

    起始是复制中较复杂的环节,简单来说就是要把DNA解成单链和生成引物。

    (-)DNA解成单链

    原核生物例如 E.coli,是从固定的起始点 oriC(Origin)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称为双向复制(bidirectional replication)。这是用同位素标记 DNA后,在放射自显

影图像中观察得到的结论。在电镜下看到的图像描述为眼睛状,为说明方便而作的图呈θ形,如图11一12。复制时双链打开,分开成两股,新链沿着张开的模板生成,复制中形成这种Y字形的结构称为复制叉(repication fork)。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庞大、复杂,有多个复制起始点,同时形成许多复制的单位,两个起始点之间的DNA片段,称为一个复制子(replicon)(图11一13)。

    复制的起始需要多种蛋白质参与,目前有些细节还不很清楚。这些蛋白质需要与复制起始点上一些特有的核苷酸序列结合,形成蛋白质一DNA结合物。这说明复制的起始部位不是随意的。E.coli复制起始点oriC跨度为 245bp,碱基序列分析说明在这段 DNA上有3组串连重复序列和2对反向重复序列(图11-14)。

    前已述及的DnaA蛋白,是由相同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复制起始时,DnaA蛋白辨认

并结合于这些重复序列的位点上。然后,几个Dna蛋白互相靠近,形成类似核小体(第二章)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结构,这一结构可促使其邻近的DNA进行解链。在已解开的局部单链上,DnaB蛋白(解螺旋酶)在DnaC蛋白的协同下,可沿解链的方向继续移动,使双链解开足够用于复制的长度,并且逐步置换出DnaA蛋白(图11-15)o

    另外SSB(单链DNA结合蛋白)此时也参与进来。SSB在一定范围内使DNA保持开

链的状态,新的游离核苷酸以模板作依据而参入。

    (二)引发作的生成

复制过程需要引物(prime),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在上述解链的基础上,已形成了DnaB,DnaC蛋白与起始点相结合的复合体,此时引物酶即可进入,形成的复合物共有解螺旋酶、DnaC蛋白、引物酶(即DnaG蛋白)和DNA的起始复的复制区域。这样的一个复合结构成为引发体。

引发体的蛋白质部分在DNA链上可以移动,并需由ATP供给能量。引发体到达适当位置就可按照模板的配对序列,催化NTP(不是dNTP)的聚合,生成引物(图11一16)。

    DNA复制中,~股链是可以连续进行的,称为领头链(leading,strand)。另一股链是

不连续复制的,在不连续复制的链上,引发体需多次生成,但其生成过程比上述的较为简单些。

    引物长度约为十数个至数十个核苷酸不等。引物合成的方向也是自5’-端至3’-端。已合成的引物必然会留有 3’-OH末端,此时就可以开始 DNA的复制。在 DNA-pol Ill催化下,靠酶的β亚基辨认引物,第一个新链的dNTP与引物3’一OH末端生成磷酸二酯键。己聚合的新链同样在每一反应完成后留有3’-OH,复制就可进行下去。

    解链是一种高速的反向旋转,其下游势必发生打结现象。此时,由DNA拓扑异构酶,主要是11型酶作用,在将要打结或已打给处作切口。断端的DNA穿越切口并作一表程度旋转,直至把给打开或解松,然后旋转复位连结。这样DNA解链就不因打结的阻绊而可继续下去。即使不出现打结现象,双链的局部打开,也会导致DNA超螺旋的其他部分过度拧转(图10-8),形成正超螺旋。拓扑酶通过切断、旋转和再连结的作用,实现DNA超螺旋的转型,即把正超螺旋变为负螺旋,实验证明,负超螺旋比正超螺旋有更好的模板作用。从普通道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扭得不那么紧的超螺旋当然比度扭紧的更容易解开成单链。

    细胞内DNA结构复杂,复制起始时解开双链,生成引物,需要各种因子的协现列表把  DNA-pol Ill参与复制之前的各种起作用的因子列表以作小结(表11-2)。

                             二、复制的延长

脱氧单核苷酸逐个加入而延长DNA新链,其化学反应本质是生成磷酸二酯键(本章第二节,图11-4)。催化此反应的酶,在原核生物为DNA-pol III,真核生物为DNA-polα和δ。

    (-)复制延长的生化过程

    真核生物 DNA-polα催化 DNA子链延长的长度只在数百核苷酸范围内,而DNA-polδ能催化较长的新链聚合。由此认为,前者是催化不连续复制,而后者是催化连续复制

构。原核生物催化复制延长的只有DNA-pol III种,但它是多亚基的不对称二聚体,各亚基功能虽未逐一了解,但这一二聚体各有核心酶组分(图11-5),可能在连续和不连续复制中分别执行功能。

    复制起始时,母链即已解开,两股单链都是模板,其作用是按碱基配对规律指引核苷酸加入到新链。下列一个延长中的片段,用大写字母代表母链碱基序列,小写代表子链加入的核苷酸序列,箭头是子链延长的方向:

相关话题/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