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习题五

暨南大学 /2011-11-24

一、填空类

1.文化是人类____和____的总和。
2.文化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三层面。
3.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时期。
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____。
5.神话传说及民族学、民俗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____、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____”拓疆期,后为利用“____”交流期。
7.理学“二程”指的是程颢和____。
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____朝的____制。
9.周易包括____和____。
10.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是______。
11.人性论是中国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____的“性善论”、____的“性恶论”及____的“性三品说”。
13.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____。
14.“民为贵,社稷为重,____”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15.宗教历史可分为____和____两个阶段。
16.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____、____和____。
17.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地传人西藏地区.与藏族文化融合形成藏传佛敦,俗称____。
18.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____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19.人为宗教有“三宝”,即____、____和____。
20.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____
21.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___和____。
2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思想。
23.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和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24.中国著名的人性论有孟子的________, 荀子的____和董仲舒的____。
25.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 ____。

二、选择类
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B.黄河文化的辐射
C.长江文化的辐射 D.北方文化向南迁徙


2.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____。
A.分封制  B.世袭制  C.贵族制  D.推恩制


3.文化的核心层次是____。
A.物态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行为文化层   D.心态文化层


4.原始儒学经典中的“五经”是指____。
A.《诗》、《书》、《礼》、《乐》、《易》
B.《诗》、《书)、《礼》、《论语》、《孟子)
C.《论语》、《孟子》、《春秋》、《大学》、(中庸》
D.《诗》、《书》、《礼》、《易》、《春秋》


5.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月令”图式的特点,这个特点指的是____。
A.认为事物间存在着基于空间和时间上的普遍联系
B.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隔绝的
C.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对立的
D.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6.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____的眼光看问题。
A.生命发展  B.排恶崇善  C.以悲为乐  D.绝对差异


7.人们习惯将____通西域作为丝绸之路历史的开端。
A.班超 B.汉武帝 C.张骞 D.玄奘

?
8.中国历史上开始实行郡县制的朝代是____。
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是____。
A.君主制B.科举制 ?C.宗法制D.九品中正制


10.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指的是____。
A.仁、义、礼、智、信  B.仁、义、礼、智、勇
C.忠、孝、仁、爱、信  D.知、礼、义、廉、耻


11.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是____。
A.道 器 用B.人 才 学
C.本 原 用D.法 刑 赏


1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____。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13.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____举行的。
A.乡一级   B.县一级   C.州一级   D.省一级


14.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
A.朱熹  B.王阳明  C.张载 D.陆象山


15.中国文化的两大基石是____。
A.科学和法律?  B.科学和道德 
C.道德和艺术   D.道德和宗教


16.中国传统礼仪规范的特点是____。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17.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18.提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概念的人是____。
A.汤因比B.雅斯贝斯
C.亨廷顿 D.马克斯·韦伯


19.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指____。
A.殷商  B.西周  C.春秋战国  D.秦朝


20.佛教是在____传入中国的。
A.战国时期    B.西汉初年   C.两汉之际   D.东汉末午


三、判断类(答“对”或“错”,并简单解释理由)


1.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
2.文化可以分为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两种。
3.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
4.黄河、长江、辽河、淮河、珠江五大水系的流域同是中华文化的发祥之地。
5.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从秦汉以后是专制制度。
6.《周易》是占卜之书。
7.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
8.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墨家在当时被称为“显学”。
9.二程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10.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
11.中国文化讲究不偏不倚,不讲个性。
12.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
13.中国历史上的三教是指儒、法、道三教。
14.唐宋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
15.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自然宗教。

四、简答类


1.试述中国多元文化形成的发展阶段。
2.简述自然、人和文化三者的关系。
3.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4.简述宗法制有哪些主要特征。
5.试比较黄河流域两大文化圈的社会特征。
6.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各族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
7.简述宋明理学的三个主要派别。
8.简述中国辩证思维的具体表现。
9.简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10.简述中国传统宗教观的主要特征。
11.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与欧洲的人文主义异同。
12.简述中国古代系统观的几种关系。
13.简述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14.简述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5.简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五、词解类


1.传统文化
2.文化结构
3.宗法制
4. 道法自然
5.辩证思维
6.人文主义
7.三纲五常
8.宋明理学
9.直觉体悟
10.以人为本
11.易经
12.中和
13.狂狷
14.博弈
15.人性论

 

六、研讨类

1.试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试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3.试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 4.试述中国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5.评述科举制。 6.评述中国古代人性论,并谈谈你的认识。 7.试述中西思维模式的特征。 8.试析中国古代系统观的几种主要关系。 9.谈谈对中国“和文化”的认识。 10.试述中印欧解决矛盾的方式。
 

相关话题/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