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6)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汤水福 教授

汤水福,男,福建人,1962年4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肾病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广东省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在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肾内科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大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

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在肾脏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尤其对慢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移植术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擅长应用传统中医方法诊治内伤杂病,疗效显著。主持、参加国家“十五”攻关、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各级课题35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45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招收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21名,协助培养博士生12名。

 

罗月中 教授

罗月中,女,广东省东莞市人,1959年出生。医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肾病专业博士生导师。

罗月中教授长期工作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内科领域的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医疗上,善长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致力于中医和中西医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研究,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多次被评为临床优秀带教老师。在科研,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20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临床论文45篇;出版了《实用民间验方便览》、《中医内科学应试必读——练习题及技巧》《常见病自我诊查与调养指南——慢性肾炎与肾衰、尿路感染、尿路结石》、《中医内科证候辨析与应用》、、《中医临证指南》等专著12部。积极参与医学事业发展工作,为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肾病分会委员。

 

杨洪涌 教授

杨洪涌,男,广东梅州籍,医学博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血栓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活血祛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高等院校“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血液、消化系统疾病等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曾主持部省级课题“清毒饮和养正片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活血祛瘀法诱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理”等2项;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项,部省级课题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学术专著9本。已指导博士生2人、硕士生10人,协助指导博士生20人、硕士生18人。主持在研课题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蒿琥酯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最佳作用靶点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蒿琥酯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珠三角汉族人群遗传性易栓症致病基因及活血化瘀干预作用靶点”等;并任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研究”分课题负责人。擅长治疗各种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缺铁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血栓性疾病、各种出血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曾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被多次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临床带教老师。来诊病人遍及省内外、港澳台、东南亚、美加等地。

 

硕士研究生导师

朱  敏 教授

朱敏,男,1957年出生,籍贯:江苏省,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内科急症临床教学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曾承担及参与的课题有《中医药清解法治疗SARS》、《紫地合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等。曾荣获“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等称号。

 

刘  南 教授

刘南,男,广东陆丰人,1966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中医内科学急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医教研工作近20年,在中西医结合抢救内科急危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心血管急症方面有较深造诣;在国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曾先后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专著8部,其中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2项,其中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的“中医药清解法治疗SARS临床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一等奖;多次被邀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演讲,曾被日本传统汉方研究会全国大会邀请作学术演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协助培养博士生10余名。

 

洪永敦 教授

洪永敦,男,广东阳江人,1964年10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包普内病区)副主任,原心内科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兼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及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心血管专业)硕士生导师。

学术特长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擅长对冠心病(包括介入诊疗技术)、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治。能以严谨、认真和科学的态度从事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主持和主要参与省部厅级课题21项,获得 “心脑血管病痰证宏观辨证诊断标准的研究”、“邪毒内侵致冠心病的机制及清热解毒法的干预研究”2项科研成果奖,获优秀临床带教老师。参加3项著名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COMMIT/CCS-2;MAGELLAN;ATLAS ACS2 TIMI 51试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8篇、主编参编论著8部。协助指导硕士生15名及搏士生12名,指导硕士生18名。参加国际、国内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议数次。

 

李南夷 教授

李南夷,男,出生于1958年6月,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心病委员会常委,《新中医》杂志编委。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学术思想:强调五脏相关,尤重后天脾胃;注重平衡阴阳,先须调和气血;常用化痰活血,同时治本除因;用药轻灵变化,把握矛盾主次;坚持防治并重,善于调养结合。现已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与主编医著10余本。

 

李  荣 副主任医师

李荣,男,四川资阳人,1970年1月出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心血管方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学术继承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会员。

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15年。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心导管技术。在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临床上积极开展冠脉造影+PTCA+STENT术、射频消融及心脏电生理起搏等介入技术为病人服务。临床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心痛病(冠心病)、眩晕病(高血压病)、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悸病(心律失常)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15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出版论著4部8本。曾赴瑞典、丹麦、日本、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参加心血管学术交流。

 

胡质毅 教授

胡质毅,男,重庆人,1965年出生。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助教、讲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科研处副处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青年学组执行委员。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建华、劳绍贤教授)均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考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理学博士,导师王珣章教授;同期,通过国家统考,开始攻读临床医学博士。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内科)的研究,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部级二等)1项,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参与的《21世纪初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有关成果成为由国家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文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策的重要参考,是广东省优秀青年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出版论著情况:IBS、MG、Graves’病脾虚患者体表结肠生物电观察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1996;1(3):197—200。 Effects lf herbal medicines on colonic fluid propulsion of rats (in vitro)  Abstract#42-0079,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May, 1993。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组方用药规律浅探 新中医 1998;30(S1):64-65。中风病急性期合并胃肠道出血的中医辨治 中国中医急症  1999;8(4):152—153。我国中医本科专业教育现状的初步研究西北医学教育 1998;16(4):193-195,203。电子计算机辅助教材管理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运用 中医教育 1998;17(2):20-21。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科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中医教育 1998;17(1):3-4,16。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月 ISBN 7-5381-3621-5 R.738 编委。《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协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11月ISBN 7-117-03047-X/R.3048 编委。《中医内科学习题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9年6月 ISBN 7-81010-439-X/R×419 副主编。 中国医学教育研究进展(第二卷) 学苑出版社 1999年7月 ISBN 7-80060-481-0 副主编。中国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指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年4月 ISBN 7-80089-226-3 编委。

 

熊文生 主任中医师

熊文生,男,湖南武冈市人,1962年6月出生。广东省名中医培养对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肝炎专业委员会委员、人工肝与肝衰竭委员会常委、脂肪肝学组成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消化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脾胃、肝病以及肌病方向的研究。提出了“高血脂为血中之痰浊”的理论,开展了从理脾化痰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系列研究,并经国家中管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广东省中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厅局等各级课题10余项,主编或参编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17篇,多次参加亚洲、欧洲肝病年会。

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6人,已毕业8人。根据脾主肌肉、肝主疏泄藏血的理论,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探讨血脂异常、胃十二肠溃疡、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重症肌无力等疑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水平。

 

陈瑞芳 主任中医师

陈瑞芳,女,1963年1月出生,广东潮州市人。医学学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学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体检保健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体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相关话题/医学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