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3)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陈光星 副主任中医师

陈光星,男,江西奉新人,1973年2月生,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金匮要略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 “千百十”培养对象,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风湿病委员会常委。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血管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1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省级课题,参与国家重点和重大项目、省级重点和重大项目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授课老师”。在中华系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1项。

 

刘清平 副主任中医师

刘清平,女,江西高安人,1975年4月出生,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获博士学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秘书,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级培养对象。中医临床基础金匮要略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三)温病学方向
本专业1978年获首批医学硕土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医学博土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土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同行前列。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岭南温病研究;(2)中医药防治热带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3)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博士生导师有:彭胜权教授、林培政教授、钟嘉熙教授

硕土生导师有:沈  强教授、刘亚敏教授、吴智兵教授、吴宣富教授

张朝曦副教授、林兴栋副教授、于征淼副教授

技术人员简况:学科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技术力量雄厚。彭胜权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首席教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奖、国家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林培政教授为国家级的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钟嘉熙教授为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非典防治专家及广州市非典防治中医专家组组长、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传染病医疗救治组成员。现拥有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人,其中获博士、硕士学位者15人,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优良学术梯队。

学科条件:1988年于全国同行中率先将温病理论回归临床并建立临床基地,现是全国同行中唯一拥有独立临床科室的学科(病床45张),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和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面积约200m2 ,仪器设备总值约300万元。

本学科现已形成了“教、医、研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模式,教学及科研成果丰硕:

(1)教学方面:分别编写有供中医专业及中医针灸专业本科班、七年制中医专业硕士班、三年制班用的《温病学教学大纲》,七年制班《温病学实验指导及大纲》。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均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其中于1996年、2003年及2007年连续三届获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国家级规划教材《温病学》的主编。主编教材有:中医院校系列教材《温病学》(获1996年国家中管局优秀教材三等奖)、全国规划教材《温病学》(1996年)、新世纪“十五”全国规划教材《温病学》、新世纪“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温病学》(获“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优秀教材”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案例版《温病学》(2007年);副主编教材有:《温病学说之研究》(获200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新世纪全国七年制规划教材《温病学》;研究生教材《中医临床经典研究与运用》;2000年主编出版高级中医药丛书《温病学》。主编及副主编专著20部,其中《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手册》分获中南五省高等教育优秀学术专著一、二等奖。

《温病学》课程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5年被评为本校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大胆改革、回归临床,首创温病学科教、医、研三位一体新体制”获广东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开设“温病学实验课” 获199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医经典温病学改革与实践”获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创新与实践” 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2),“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010年获第六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课题12项、厅局级课题22项、校级18项,是国家“八五”攻关及“十五”攻关课题的承担单位,2007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岭南常见病毒性疾病的湿热特征及证治机理研究”( 120 万元),2007年起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人禽流感防治新型药物和疫苗的应急研究和开发”重点组成部分“寒温并用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的系统监控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资助经费400万元)项目研究的承担单位。科研成果丰硕,“岭南温病理沦与临床应用研究” 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及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刘仕昌教授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获200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2010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积极抗击非典获广东省嘉奖集体,1人分获抗击非典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及广东省一等功,5人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1990年以来发表论文350多篇。

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外语、自然辨证法、电子计算机、医学统计学、DME、医古文、温病学研究与进展、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经典研究与运用、内科学、病毒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等。

博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外语、自然辨证法、医古文、科研方法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温病学原著选注及研究进展、中医临床经典研究与运用、内科学研究进展等。

从1978年至今,共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09名,博士学位研究生54名。1993年以来获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一等奖 1人、二等奖2人,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1人。香港求是基金“求是研究生奖学金”2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

林培政 教授

林培政,男,籍贯海南省,1951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的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中医疑难病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和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分会高等医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及感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林教授长期从事温病学医教研工作,1986—1987年作为研修员在日本国立神户大学医学部和兵库县卫生研究所进修,进行单克隆抗体制备、温病卫气营血的仙台病毒病理模型复制及不同病变阶段血清抗体水平测定等实验研究。回国后一直从事岭南温病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八五”攻关子课题“广东气候环境对中风复发的影响及其防治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子课题“刘仕昌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等各级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200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岭南常见病毒性疾病的湿热特征及证治机理研究”。获奖成果16项,其中主持“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创新与实践”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刘仕昌教授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温病学》获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优秀教材奖、副主编《温病学说之研究》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奖励。主持的《温病学》课程建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带领的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林教授主编新世纪“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温病学》及配套教学用书《温病学习题集》,作为总主编之一编写《重读中医经典从书》(共12册);副主编《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中医药高级丛书《温病学》、《刘仕昌学术经验集》、《温病学说之研究》等专著;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已招收研究生中博士生19名、硕士生4名。

林教授曾出访日本国立岛根医科大学、澳大利亚国立悉尼大学中医学院、芬兰国立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新加坡中医学院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钟嘉熙 教授

钟嘉熙,男,籍贯广东,出生于1950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届研究生毕业。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带头人,获广东省“高教名师”、“南粤优秀教师”, “新南方优秀教师奖” “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广州市防治“非典”中医组组长。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副主委,广东省中医学会热病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热病、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主编案例式《温病学》全国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副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副主编、五年制全国规划教材编委。重读中医经典从书总主编(共12册)。

钟嘉熙教授师承岭南温病泰斗刘仕昌终身教授,医学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善用温病理论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病,对温病、病毒感染、风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病等)及脑病、肝病等具有较深的研究,研制苓丹片治疗系统性斑狼疮疗效显著,多次获新闻媒介报道,国内外求诊患者络绎不绝。多次应邀前往港澳台地区学术交流和讲学。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级3项及厅局级课题16项。主编专著23部、参编教材和教参8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2篇。在防治甲流期间最早提出中医防治理论依据及预防方药,编写“青少年预防甲型H1N1流感自助手册”被省教育厅专门发文推荐给各地预防使用,广东省雷于蓝副省长欣然写序,被同行专家认为是一本“应时而生”的好书。

 

 

硕士研究生导师

吴智兵 主任中医师

吴智兵,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主任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热病及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对中医湿热性病证及脑血管病、头晕、头痛、帕金森病、神经系统感染免疫性疾病有较深入的了解。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6部,获成果2项。

相关话题/医学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