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
蔡文就 主任中医师
蔡文就,男,广州市人,1953年2月出生。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9年于广州医科学校读书,1971年毕业后到广州市中医院工作。1975年,进入广州中医学院学习,197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医籍《伤寒论》的教学和临床实践。1989年调到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诊疗,2003年考取主任医师职称。30多年来,积极参与多项实验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课题设计及实验研究能力,参与研究的《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必须研究胰岛素抵抗》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奖三等奖;《伤寒论临床学术研究》获日本国东洋医学药学古典研究会仲景医学奖一等奖;《伤寒论远程教学软件》获广东省教育厅广东高校计算机多媒体优秀软件三等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获中华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一等奖;《伤寒论临床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不同层次伤寒论教学模式的构建》获广州中医药医药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伤寒论对糖尿病的认识与临床实践》获美国旧金山议会医学突出贡献奖。现科研方向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参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轻瘫等多个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伤寒论》的教学及研究工作,能系统讲授《伤寒论》全课程,先后担任多班种《伤寒论》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并兼任《中医基础学》、《中医内科学》部分教学任务。有较强的授课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条理性。并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总结经验,为《伤寒论》成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做出贡献。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授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积极参与远程教学软件开发及临床教学研究,《伤寒论远程教学软件》获广东高校计算机多媒体优秀软件三等奖奖励。参加多项教材、教参编写工作,撰写6本著作和30篇医学论文,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现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 敏 教授
刘 敏,男,45岁。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广东省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中医名医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伤寒论》教学及经方防治疑难病症的研究,曾应邀赴日本、印尼、香港、台湾、澳门等地讲学。2001年、2003年、2007年、2008年先后4次获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观摩比赛、临床教学比赛第一名,03年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临床带教老师”。2004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2007年被评为“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发表论文40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8部,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十二项。
万晓刚 教授
万晓刚,1982年毕业于四川泸州医学院,1990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200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具有较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长期坚持中医药基础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主要参与各级研究项目13个,曾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广东省教育厅优秀多媒体课件奖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近50篇,主编、参编并出版学术著作及国家级教材16部。获湖北中医学院"八五"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临床方面,先后师从当代名医江尔逊、李沛然、孙同郊、梅国强、熊曼琪教授等,以诊治心血管及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见长,喜用六经辨证,组方简练平稳,重视中西医诊治方法的综合运用,临床疗效确切。
目前研究方向:伤寒理论与文献、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中医药远程教育。
吴浩祥 副教授
吴浩祥,男,44岁,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9月生,江西余干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医、教、研、管理工作共21年。
临床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代谢综合征,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5项,编写著作6部(副主编4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广东省高教厅优秀CAI课件三等奖、全国中医药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评比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金匮要略方向
金匮要略专业隶属于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广东省精品课程。1981年获我国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研究方向:
(1) 《金匮要略》理法方药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的研究;(2)《金匮要略》病证、治法及方药配伍规律的研究;(3)《金匮要略》文献研究;(4)《金匮要略》教学方法与内容的研究;(5)金匮学家学术经验继承与创新的研究。
导师组成员:
博士生导师:陈纪藩教授,廖世煌教授,林昌松教授;
硕士生导师:刘晓玲教授、关彤副教授、陈光星副教授、刘清平副教授。
学术带头人陈纪藩教授。
本专业共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8名、中级职称人员1名、初级职称人员2名。
学科条件:
教研室用房2间,重点学科实验室建筑面积1000m2,仪器设备总值约1500万元。风湿免疫科病床54张,独立诊室3间,实验室1间,
教学科研成果及诊治特色:
教学方面: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容丰富,颇具参考价值。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金匮要略教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主编重读经典丛书《金匮要略临床运用》、《金匮要略临床发挥》和《金匮要略临床精要》为临床中医师重要参考书籍。先后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教学课题多项。“金匮要略科研医疗促教学的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中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创新与实践”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同时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金匮要略课程建设与创新”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金匮要略精品课程网站”获第五届全国医学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和“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名教师先后被评为新南方优秀教师。
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优秀人才培育计划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改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科技攻关课题5项,省中医药局课题11项,校级课题10项,与日本岛根医科大学合作课题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批准专利1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临床诊治经验特色:开设风湿免疫病、甲亢专家门诊和独立住院病房,发挥经方及中医治疗特色,效果良好。研制通痹灵片、二藤通痹合剂、瘿气灵、甲肿消、甲眼消、消瘀灵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红斑狼疮、甲亢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外语、自然辩证法、电子计算机、医学统计学、DME、医古文、临床医技课、金匮要略研究进展、温病学、内科学。
博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外语、自然辩证法、医古文、科研方法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金匮要略原著及选注、中医临床基础学研究进展、内科学研究进展。
招收研究生情况:1978年以来招收硕士研究生境内外共90余名;1999年以来招收博士生20名,博士后1名;获优秀研究生称号3名,求是奖学金1名,靳瑞奖学金1名,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教育部优秀人才1名。
博士研究生导师
林昌松 教授
林昌松,男,广东梅县人,1965年7月出生,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经典临床研究所副所长、风湿免疫科主任,金匮要略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新南方优秀教师。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六省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会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纪藩教授学术继承人。1988年广州中医学院医疗一系本科毕业并留校一直从事医教研工作。师承陈纪藩教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风湿免疫病及内伤杂病。根据风湿病和金匮要略学科发展的现状,提出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金匮要略理法方药和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金匮要略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金匮学家学术经验的继承与整理;金匮要略文献研究等五个方面。提出金匮教学与风湿免疫专科建设紧密结合,使专科建设成为金匮教学科研中的亮点,使金匮理论在临床和科研中得到验证和升华。主持风湿免疫专科2004年通过专家验收成为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成员。2009年主持“通痹系列方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 2010年主持《金匮要略》理论指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5项、省部级教学课题7项,获第五届全国医学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和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教学奖励共10项、科研奖励9项,主编教材教参专著共4部、副主编6部、编委4部,发表科研教学论文60篇。指导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8名。对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研究有独到之处。曾应邀到港台、马来西亚等地讲学、风湿病国际学术会议报告交流。
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晓玲 教授
刘晓玲,女,广东潮阳人,1964年6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要略专业)导师。刘晓玲主任医师擅长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刘晓玲教授从事《金匮要略》专业课的教学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医疗、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师从广东省名中医陈纪藩教授多年,学习和继承陈纪藩教授的学术经验,以陈纪藩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风湿专科的医疗和科研水平在中医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刘晓玲主任医师主要致力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在风湿病的中西医诊治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刘晓玲教授近五年来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0项,其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省科技项目1项,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参与省中医药局项目及校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论著6部。2003年至今已招收临床型硕士研究生18名,科研型硕士研究生8名。
关 彤 副教授
关彤,男,广东南海人,1968年2月生。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中医师、第一临床医学院金匮要略教研室副教授;同时兼任任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医临床基础(金匮要略)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研究,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长期从事《金匮要略》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在各级杂志上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5部,指导研究生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