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10)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优良的教学效果,荣获“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优秀临床带教老师”, “实践教学优秀带教老师”; “临床教学查房观摩一等奖”; “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朱 玲 副主任中医师

朱玲,女,籍贯:贵州,1970年12月生,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特长:对中医生殖理论有较深研究,开展中医药调节生殖内分泌和生殖免疫方面的研究,尤其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巢早衰及RVVC的研究较深,开展了从发病机制、证候特点及治疗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各1项。主编、副主编专著各1部,参编(编委)教材1部、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招收硕士研究生7人。2009年3月在美国旧金山参加2009美中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王慧颖 副主任中医师

王慧颖,女,籍贯河南洛阳,1975年9月出生,现就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十年,擅长中医药防治月经病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育不孕,精于妇科微创手术(腹腔镜、宫腔镜)。近年来主持并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编写专著数十万字,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拟招收中医妇科专业研究生1人。

 

廖慧慧 副教授

廖慧慧,女,湖南衡阳,1972年7月,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属妇科专业导师。擅长诊治月经病、不孕症、生殖道感染(包括宫颈癌前病变)、痛证、异位妊娠等,对月经病的中医药周期性治疗体会较深。多次在临床、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并分获“我心目中的及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老师”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编专著5部。负责及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3项,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18人。2005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妇科B超及辅助生育技术。

 

卢如玲 副主任中医师

卢如玲,女,籍贯广西,1974年10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型)。专业研究方向以流产、不孕症等生殖内分泌疾病及生殖系统炎症为主,善于在医疗中发挥中医优势和特色,颇有良效。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理气活血法对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及TGF-β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先后参与国家级及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及教学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及教学论文近20篇。

 

中医儿科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是我校中医儿科学教学、临床、科研基地,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批中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成为我国第一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2000年成为我国中医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本学科点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协助建设单位,2007年相继成为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及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经过多年的努力,该专业造就了一支团结协作,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较高教学临床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了教学质量和研究生培养水平。至2010年,已招收硕士研究生90余名,已毕业80余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已毕业7名,均以优秀成绩获得学位,历年培养毕业的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成为单位医疗、科研、教学或管理的骨干。

主要研究方向:

①儿童脾胃病以及中医药疗法对小儿肠道微生态调节的研究;②儿童神经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的研究;③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④小儿肾脏病的研究;⑤小儿血证的研究。

博士研究生导师:许华教授。

硕土研究生导师:王丽清教授、许双虹副教授、胡小英副教授、吉训超副教授、廖永州副教授、陈晓刚副教授。

学术队伍:

教授3名,副教授10名,高年资讲师、主治医师6名,医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17名。

教学:

本学科每年承担大学各种层次的教学任务约700学时,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改革教学方法,在我校率先开展中医儿科学PBL、TBL教学研究,成效显著。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临床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组织成立了我校首个儿科研究生学术沙龙,为研究生搭建学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形成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本学科以发展本科教学、重视研究生教学以及毕业后医学教育(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为指导,充分利用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打造儿科研究生教学品牌,不仅较好地完成本学院儿科研究生培养工作,还大力协助我校其他直属、非直属医院进行儿科研究生的培养,受到了各兄弟医院的高度赞扬。多次被评为先进教研室、先进带教科室。主编《中西医儿科学》教材,自编或参编多种教材、教学参考丛书、题库。

科研:

目前承担的在研课题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6项。儿童多动症、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小儿脾胃病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等系列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历年来已完成各级课题近40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共200多篇。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医疗:

设有儿科病区、新生儿病区、儿科门诊部、儿科急诊、小儿补液及治疗专业等五个部区,开设儿童神经精神疾病、脾胃病、肾脏病、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血液病等专科。年门急诊量近20万人次,住院部设有普儿病床30张,新生儿病床18张(含新生儿重症监护),年出院1600人次以上,可满足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需求;配备小型实验室,并可借助大学及附院实验中心的高新实验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进行深层次的科学研究。

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儿科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及选修课等。研究生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后即进入二级学科轮转,进行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力求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并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博士研究生导师

许 华 教授

许华,女,籍贯广西,1965年2月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广东省及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校级重点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

许华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临床医疗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长期承担本科生及七年制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授课清晰、有条理,形式灵活生动,擅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曾获学院教学观摩一等奖,教学评估优秀,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任课老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成绩突出。2001年起率先在我校实施问题基础学习(PBL)教学法,多次在我院及大学作PBL公开示范教学,获得广泛好评,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有积极促进作用。2009年又率先在我院开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实践并取得成功。临床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主持完成的《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担任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多名。研究生教学中,特别注重学术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组织策划成立了我校首个儿科研究生学术沙龙,为研究生搭建学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血证、小儿脾胃疾病。主要的学术思想:①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运用脾胃学说理论,研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国内较早提出 “健脾以补铁”的观点,并从铁生物利用率、免疫机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②进行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研究,开展中医药疗法对小儿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专项开展外治法调治小常见病的研究。③提出小儿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关键是风热湿毒侵袭,血热血瘀胶着,首次提出以肺脾为主运用五脏相关理论指导治疗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取得良好疗效。④提出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病理关键是肾虚血瘀,运用补肾生髓,活血祛瘀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⑤小儿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并发各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以及全部疗程的完成。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能使患儿较快康复,降低化疗成本,节省费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患者来诊,深受患者欢迎。⑥运用中医药对小儿胆道闭锁术后进行干预治疗,改善了这种难治性疾病的预后。

许华教授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部委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1项;主持省级教学课题1项、校级教学课题2项;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及论著6部;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学成果优秀奖1项。

 

  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丽清 教授

王丽清教授, 女,1963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1986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同年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参加全国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班培训;2003年遴选为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工作勤恳,治学严谨,在临床、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间承担过七年制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班及中医本科各专业、层次的《中医儿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第一临床医学院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奖项,并参加了大学组织的示范教学,受到学生、专家的一致好评;参与《中医儿科学》题库建设和系列教学投影片的制作。

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研究方向,作为主导师培养儿科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9名,已毕业6名;已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小儿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有独特的认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上述疾病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在《新中医》、《湖南中医杂志》、《山东中医杂志》、《河南中医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加了《中医儿科学应试必读》、《中西医结合急症诊治》等书的编写工作,另外,已出版了《中医食疗儿科分册》等学术著作。主持了广东省科委“活血利湿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分子机理研究”、“ 黎氏哮喘I号方对哮喘豚鼠EOS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影响”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和微生态机制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了“中医儿科时行疾病—卫生部医学CAI课件制作”、“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部分上述项目已经结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经过十余年来的艰苦努力,在本专科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许双虹 副主任中医师

许双虹,女,籍贯广东,1965年12月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儿科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第一附属医学儿科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小儿行为异常疾病、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的中西结合治疗及小儿调理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体会。主持省科计划项目:益气祛风理血法对哮喘气道功能影响的研究,主持省中医药局项目:运脾固表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肠道微生态与免疫机制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孔圣枕中丹改善SHR大鼠注意缺陷和冲动的多巴胺机制研究,参与其它各级项目9项,培养研究生7名,发表论文15篇,出版论著1部,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4部。主讲《中医儿科学》《中西结合儿科学》课程,曾被学院评为“我心目中优秀临床带教老师”,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相关话题/医学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