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系(公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科目名称:政治经济学
基本内容(可续页):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考核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考核要求 识记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等基本概念;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一、考核知识点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构成及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本质、职能和货币流通量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作用形式和主要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二、考核要求 识记商品、价值、货币、价值规律等基本概念;领会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及生产资本区分为这两部分的依据和意义;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和剩余价值率;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工资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资本主义工资、货币、剩余价值规律等基本概念;领会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剩余价值理论分析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有机构成等基本概念;领会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资本积累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一、考核知识点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及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社会资本简单再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单个资本、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等基本概念;领会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企业资本顺利运转的条件及社会生产各部门保持适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考核知识点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 二、考核要求 识记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利息、银行资本、银行利润、股份资本、股票、股票价格、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土地价格等基本概念;领会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生息资本理论、地租理论等价值转型和剩余价值分割的理论;应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剩余价值分割的理论分析利润、利息及地租的来源及实质。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客观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及其经济实质;当代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特点、基本形式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识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利润、垄断价格、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基本概念;领会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基本经济特征的基本理论,领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实质、主要特点及其基本形式的相关理论;正确把握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分析当代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第八章 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及其采取的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和作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主要内容和作用;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其组织形式;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考核要求 识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一体化等基本概念;领会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国际经济协调的相关理论,应用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考核知识点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当前历史时代的特点及当前时代所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二、考核要求 识记食利阶层、食利国、货币信用制度危机、财政危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基本概念;领会垄断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应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原理分析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经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本质、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长期性、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的重大意义。 二、考核要求 识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涵;领会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论断;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然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长期性及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公有制的含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及其改革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识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产权、产权制度、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概念;领会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全民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的理论含义;应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社会生产力状况规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和特殊性;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等概念;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特殊性、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应用政治经济学有关理论理解“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断。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考核要求 识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概念;领会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含义;应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你所学过的市场理论和有关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政策效应。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按劳分配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及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各种非按劳分配形式,多种分配方式的调节和公平分配;社会主义消费的特点和作用、社会主义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 二、考核要求 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分配结构、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等概念;领会分配和消费与社会生产之间辨证关系的原理;应用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分析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及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积累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积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再生产过程中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科技自主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加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考核要求 识记社会主义积累、外延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创新型国家、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等概念;领会社会主义积累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及国际国内实际资料分析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用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的社会资金再生产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资金和社会资金再生产;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社会资金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的相互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主要比例关系;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 二、考核要求 识记社会资金、社会资金再生产、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净产品、净产值、最终产品、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综合平衡、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等概念;领会社会主义资金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的相互关系,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主要比例关系和搞好国民经济各环节综合平衡的重要性。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商业和金融 一、考核知识点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商业和商品价格;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市场制度和规则;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和货币流通规律;社会主义信贷和利息,社会主义银行和金融体制改革。 二、考核要求 识记价格体系、比价体系、差价体系、价格管理体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货币流通渠道、金融体系、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等概念;领会社会主义商业和金融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市场体系及社会主义金融和信贷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价值规律分析和说明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影响价格的因素,应用生息资本理论分析银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探析现阶段怎样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和途径;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和作用、我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二、考核要求 识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财政、国家预算、社会主义税收、社会保障制度等基本概念;领会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应用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主义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及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决定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及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增长方式的两种类型、经济效益的内容与特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及其途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制定的依据,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考核要求 识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战略、和谐社会等基本概念;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应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确定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为什么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考核要求 识记对外经济关系、对外开放、自力更生、对外贸易、经济特区等基本概念;领会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应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资料分析为什么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怎样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一、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和宏观调控体系;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及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二、考核要求 识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直接调控、间接调控、经济杠杆、盈余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等基本概念;领会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应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运用经济学中的有关原理,分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我国发行国债、调整利率、提高工资收入等政策的选择。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一、考核知识点 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考核目的和要求 识记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旧分工、三大差别、全面发展的新人等基本概念;领会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看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政治经济学教程(主编:宋涛,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版次:2006年7月第7版) |
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辨析题(判别正误,并说明理由):约30分。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科学原理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科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1)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是非实质,然后再判断是对还是错,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命题正确或错误的理由。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即结论判断,结论证明,结论推理。(2)判断题实际上是问答题的变种,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基本原理。在做出判断后,阐述理由与做简答题一样。解题的关键是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又在于基本原理的把握,而基本原理的运用又必须首先对基本原理所含的主要理论内容、是非界限和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有全面理解和掌握。(3)原理的运用必须慎重,结论的判断必须以对命题的认真分析为基础。对问题阐述观点要鲜明、简明扼要;对结论的推理不能逻辑混乱,自相矛盾。 二、简答题:约60分。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1)要清楚简答题解答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要点鲜明,表述精炼;解答时需开门见山,抓住重点,突出重点。(2)答前先打草稿或列出提纲,然后按要点顺序答题,一般不用举例。(3)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使用表现问题实质的关键词语。 三、论述题:约60分。 这类题所占的比重较大,解题难度大,常被认为是拉开档次的题目。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1)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本题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作为论述题一定要有论述的中心议题,全部回答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2)提出论点,即自己的主要观点。考生提出的论点一般宜精不易多,最多设三个级次的论点,即论文题目直接提出的问题为一级论点,回答一级论点问题的论点为二级论点,围绕二级论点进行分析的论点为三级论点。这样形成以论点为支撑、以中心问题为主轴的文章体系。(3)要善于精心选择论据。论点是否正确,关键要看论据是否充分,这就要求考生在论据的选择上要注意:论据要有针对性,所选论据必须是能说明论点的材料,对论点具有强化作用;论据要有代表性,不能堆砌材料,也不能生拉硬凑,对所用的材料要进行筛选,(4)重视论述的方法,做到深刻全面。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做到以事述理,以理服人,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再者,要注意说理的逻辑性,材料的运用要符合逻辑,不能互相矛盾,在表达上要规范、准确。(5)在上面回答的基础上,最后做出鲜明的结论,这是全文所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要紧扣命题中心,做到观点鲜明。 |
说明:1、考试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理论、实际知识、综合分析和论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些课程还应有基本运算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难易程度:根据大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和本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一般应使大学本科毕业生中优秀学生在规定的三个小时内答完全部考题,略有一些时间进行检查和思考。
3、考试题型:可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