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由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主办,圣彼得堡市政府承办。自2012年创办以来,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文化领域的专家、各国政要、著名音乐家、知名导演、舞蹈明星和剧院高层管理者。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化世界的文化密码”,中国担任了本年度的主宾国。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为论坛致贺信。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出席并宣读贺信。俄罗斯副总理奥莉加·戈洛杰茨出席论坛开幕式。据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在开幕式上的介绍,共有来自96个国家的逾3.5万名嘉宾参与了本届论坛的各项文化活动。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12时,在冬宫总参谋部大楼主会场举办了“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专题研讨会。俞峰院长作为唯一一位中国高等艺术院校代表进行了主旨发言,并与来自俄罗斯、意大利、比利时等国著名音乐学院的院长们和欧洲音乐学院协会主席等七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了高等音乐教育发展及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等问题。俄罗斯联邦文化部科学教育司司长娜塔莉亚女士出席了研讨会并做了总结发言。


俞峰院长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的主旨发言中向全体与会嘉宾介绍了我校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的总体状况,并重点围绕“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主要教学成果”两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首先,俞院长全面介绍了我校在“专业设置”、“学程学制”、“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保障设施”和“BOB拔尖创新人才机制”等教学情况,以及新近创建的“表演艺术中心”、“创作中心”和“理论研究中心”等“三大平台”的运行情况;其次,阐释了“服务教学、服务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的国际交流理念及定期举办“十二大国际音乐节”的艺术实践方式;最后,俞院长重点介绍了我校在音乐创作、表演、理论研究等领域中所拥有的强大师资,以及近40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斐然成就。作为中国第一个创立人工智能音乐相关专业的院校,俞峰院长首先接受了记者的提问。在回答提问中,俞峰院长介绍了我校多次举办人工智能音乐会的盛况,以及人工智能在作曲和教学方面,特别是图像识别和声音识别上的开发与实践。这些应用和开发,目前已经开始进入积极而良好起步阶段,科技的不断进步,使音乐人工智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俞院长的发言再次引起了在场嘉宾的热烈反响。


11月14日下午4时,组委会盛情邀请俞峰院长出席“全球化进程中的音乐教育”首场全体大会。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先生出席了大会。俞峰院长向全体与会嘉宾讲述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俞院长说道:“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的文化始终在包融开放的同时,又保持着自身的特色。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中国就不断吸收包融外来的音乐文化要素。丝绸之路既是经济贸易的平台,也是音乐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现有的典型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都是通过交流而融入中国文化的。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这些乐器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得心应手’的工具,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智慧的中国人对这些乐器不断进行‘文化改造’,当下的中国民乐完全可以媲美西方的管弦乐。”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俞院长以歌剧为例说道:“歌剧《图兰朵》讲述的故事也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它说明了中国在古代和中亚、西亚有着密切的交往,见证了中国在对外交流方面所具有的长久历史。” 谈及歌剧问题,俞院长还说:“歌剧虽然是来自西方的,但是这样的艺术样式同样深得中国人民的喜欢,我们正在不断地研究歌剧艺术的规律,大力发展歌剧艺术,我们的政府也重视并支持歌剧艺术的发展。”在音乐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方面,俞院长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一个立足全球化的高瞻远瞩的构想。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中央音乐学院与39个国家60多所音乐学院建立了‘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每两年开一次大会,共同商讨音乐教育的时代命题。”俞院长进一步指出:”全球化时代的合作方式应是共商、共建、共享,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进行。”



俞院长的发言聚焦于专业音乐教育,立足于音乐发展,延伸至跨国文化交流,并展望了全球化时代音乐院校合作交流的多种可能性。发言内容充满了生动的案例,从而引起了全体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大会结束后,俞院长接受了组委会安排的媒体采访,就俄罗斯媒体所关心的各类问题以及发言中涉及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解答。

11月15日晚,俞峰院长作为特邀嘉宾,与出席音乐会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等政府首脑一起在马林斯基歌剧院新馆音乐厅观看了由俄罗斯指挥大师捷杰耶夫指挥马林斯基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的歌剧《普斯科夫的姑娘》序曲等开幕式演出。

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分会场,张伯瑜教授和陶倩处长分别以《音乐教育议题:观念策略和实践课程安排》和《音乐教育领域国际交往的发展》为题,作了主题发言。张伯瑜教授的发言聚焦高等音乐教育领域的观念形态、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实施等实践层面的问题。陶倩处长的发言主要以两个国际性音乐教育联盟为例,介绍了我校在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方面的情况。张伯瑜教授在会议期间还走访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系,并与同行专家作了良好的交流。


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与俞峰院长会面
我校代表团在本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的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交流活动,不但展示了我校在专业音乐的教学、创作、研究、表演,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现状,也展示了我校在开放办学、走国际化道路的理念和行动力;不但向论坛的全体与会者展示了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的风采,也在这个顶级国际文化大会上,代表中国音乐教育界发出了中国声音,提出了中国方案。
文:黄宗权
图:俄罗斯塔斯社记者SERGEY SHINOV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