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秘书长李民教授主持了音乐会,他的开场词朴素真挚:“杨峻老师去世,就像一位伟大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一样,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会感到迷茫和孤独,找不到方向。作为杨老师的学生,今天是再一次回课。”
音乐会上半场主题为“情怀”。杨峻教授的盲人学生孙岩演奏了改编独奏版《黄河颂》,铿锵有力的琴声还原了原作的气势恢宏,乐句中饱含了对恩师的感激和怀念。
伴随着大屏幕杨老师生前一帧帧珍贵的照片和饱含深情的文字,我校附中教师王天阳演奏了雷斯皮基《夜曲》。学生孙东源演奏了贝多芬《告别》奏鸣曲慢板乐章,我校青年教师胡一帆演奏了勃拉姆斯《间奏曲》,仿佛将观众带回到往日的求学时光,杨老师生前的音容笑貌与他一生的辉煌成就历历在目。
随后,我校林晔和孙晓丹两位老师演奏了斯克里亚宾《a小调双钢琴幻想曲》(遗作),这首较少被演奏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戏剧性发展,双钢琴间的对话仿佛是与恩师的一问一答,优美的旋律沁人心脾。
接下来,中国音乐学院关常新和我校潘淳老师演奏了勃拉姆斯《降B大调海顿主题变奏曲》。这首作品结构庞大,内容丰富。两位老师的演奏博得了满堂喝彩,展现了他们的专业师承和学术造诣。
上半场的最后一个节目是一首室内乐作品莫扎特《g小调钢琴四重奏kv.478》第一乐章。我校谭小棠担纲钢琴部分的演奏,张提、曹海和俞明青三位教授作为杨峻教授生前好友友情出演,四位演奏家精湛的演奏和默契的配合为音乐会上半场完美收场。



音乐会下半场主题为“传承”。杨峻教授的孙女杨雯安作为特殊的嘉宾,虽然不是专业演奏钢琴,但她精彩地呈现了斯克里亚宾的两首前奏曲,用自己的琴声表达了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康毓春与中国音乐学院孙露老师共同演绎了英国作曲家理查德?艾丁塞尔的《华沙协奏曲》。两位老师将这首作品中作曲家的两大主题“战争的残酷”与“爱情的浪漫”表现得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基础和专业功底。
我校原丁和附中李翔老师共同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一双钢琴组曲《音画幻想》选段《眼泪》,乐曲中的“眼泪”以动人的旋律真切地表达了对恩师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哀思。
之后,王天阳老师再次上场,为我们带来了格什温《四首小品》,他的演奏生动活泼且充满激情,显示了高超的专业技术和深厚的演奏功底。
作为杨峻教授的得意弟子,旅意钢琴家居觐演奏了肖邦《船歌》这一脍炙人口的作品。居觐的演奏极富个性,娴熟的技巧,高超的控制力彰显出了国际大赛获胜者的大师风范。
音乐会尾声,我校原丁、李翔和范军、童薇四位教师联袂演奏了作曲家阿·拉维尼雅克-阿·怀特的八手联弹作品《加洛普进行曲》。她们的演奏精彩热烈,将音乐会气氛推向高潮。
杨峻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钢琴家,他集钢琴表演艺术家与教育家于一身,从自我成长到教书育人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我国1949年至今的钢琴教育发展。在杨峻教授生日前后,这场由杨老师学生自发组织的纪念音乐会既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深思念,同时为钢琴系师生树立了“继承传统、不忘初心”的生动榜样。音乐会得到了学院领导及钢琴系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歌剧音乐厅的全力协作,其意义特殊,影响深远。
敬爱的杨峻教授,我们永远怀念您!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