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月4日下午,“王川——并行:历史与当下”于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出我院教授王川的23幅虚化模糊的像素化图像和正常图像作品,将中国特有的文明遗存通过镜头的采集,完成了一次有价值的图像生产,试图通过“破坏”的展陈方式,向“被给予”的历史表述提出设问。
这场名为“并行:历史与当下”的摄影展对王川而言,其本质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为思想交流所做的努力,“它是思想层面的,牵扯到你对问题是怎样的立场,你使用一套什么样的方法等等。所以,在我看来,历史不是那些照片,历史要么就在当下,要么当下马上就会变成历史,因此它是共识共生的。”
本次展览有两类图像,一类是虚化模糊的像素化图像,另一类是正常的清晰图像。绝大多数人看到这些虚化照片的第一反应都认为像素化图像就是把小图撑大。“其实完全不是。因为这样的操作最终只会看到不均匀的虚化图像,看不到任何像素。”王川谈到,“我用一年半时间解决像素化图像的技术手段问题,图像经过Photoshop软件几百次重复的差值运算、压缩等非常理性的数字运算,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马赛克非图像本身的结构。”
这类虚化的图像看起来颇有绘画的味道。事实上,“像素化图像”的效果确是被“画”上去的,王川把摄影“当作绘画”去反复塑造,意味着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精密而机械的工作中加重了人的参与,技术处理过后的“抽象”和“写意”让摄影与绘画、掌控与失控、专业与业余、技艺精湛与粗制滥造的界限变得如同这些图像一样模糊,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对胶片时代追求“颗粒感”的反叛精神的回归。
在策展人艾海看来,图像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艺术家们利用现有的图像,破坏它们的原始语境,重置于一个新的语境之中。他认为王川的作品把文化、历史以及文明遗留和现实在他的语境中作了一个文化平衡。不管是过去的东西亦或现在的东西,都是采用一种拍摄手法和技术手段,试图找到两种文化的平衡点。王川以随拍的轻松和主题的厚重让观者凝望和追踪文化的远景,其冷静的镜头语言与带有复杂文化身份的拍摄对象时刻透露着知识分子的焦虑和艺术家的敏感、幽默、犹疑、执拗与真诚,这恰是他摄影作品最感人的地方。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3月1日。

我院教授王川在开幕式上致辞






2020年1月4日,“王川——并行:历史与当下”于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图为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文图
宣传部宋曼青/编
2020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