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贾燕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16

病原菌植物跨界信号传递研究组
组长:贾燕涛 博士 研究员
研究方向
  1.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相互识别分子机理; 2. 病原菌与植物跨界信号传递调控网络研究
研究内容和意义
  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其植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揭示病原微生物致病和植物抗病机理的基础,而二者之间广泛存在的跨界信号分子交流,其产生的生理效应主要取决于特异信号在生物个体中所激发的信号通路。解析植物病原菌与植物宿主共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信号识别、感应和基因调控体系,将为植物抗病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组以野油菜黄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拟南芥作为实验体系,解析病原菌感应植物信号并调控细菌致病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菌干扰植物免疫应答途径的分子机理;细菌群体感应酰基高丝氨酸内脂(AHL)信号分子,诱导植物产生获得性免疫反应,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的分子机理;水稻受病原菌诱导的基因表达调控和水稻抗性关系的机理研究。
研究组长
  贾燕涛 博士 研究员
  电话:
  电子邮件:jiayt#im.ac.cn(请将#换成@)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101
学习经历
  1988年-1992年 首都师范大学 学士
  1992年-1995年 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
  1995年-1998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博士
工作经历
  1998年-2000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博士后
  2000年-2003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3年-2014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4年-现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在读研究生
  安 琳 (合作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
  宋丽阳 (合作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
  李云娜 (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
客座研究人员
  李 坤 (华南师范大学)
  廖婵璨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
已毕业研究生
  张静玺 硕士 保罗生物科技优秀学生奖
  郭 萍 硕士
  阚金红 博士 PE-奖学金
  朱亚楠 硕士(首都师范大学客座研究生)
  李 坤 硕士(首都师范大学客座研究生) 
代表性论文
  1.Kan Jinhong, An Lin, Wu Yao, Long Jia, Song Liyang, Fang Rongxiang* and JiaYantao*. A dual role for proline iminopeptidase in the regulation of bacterial motility and host immunity.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8, 19 (8): 2011-2014
  2.Chunyan Zhang, Mingfa Lv, Wenfang Yin, Tingyan Dong1, Changqing Chang, Yansong Miao, Yantao Jia, and Yinyue Deng.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romotes diffusible signal factor (DSF) biosynthesis and pathogenicity by utilizing glucose and sucrose from host plants.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18 https://doi.org/10.1094/MPMI-07-18-0187-R
  3.Burkholderia cenocepacia integrates cis-2-dodecenoic acid and cyclic dimer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signals to control virulence. Chunxi Yanga, Chaoyu Cuia, Qiumian Ye, Jinhong Kan, Shuna Fu, Shihao Song, Yutong Huang, Fei He, Lian-Hui Zhang, Yantao Jia, Yong-Gui Gao, Caroline S. Harwood, and Yinyue De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 114: 13006-13011.
  4.Jinhong Kan,Rongxiang Fang and Yantao Jia*. Interkingdom signaling in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SCI CHINA LIFE SCI. 2017, 60(8):785-796.
  5.宋丽阳,方荣祥,贾燕涛*。生物被膜在病原细菌与植物识别中的作用。生物工程学报Chin J Biotech 2017, 33(9): 1?14
  6.Ying-Tao Zhao, Meng Wang, Zhi-Min Wang, Rong-Xiang Fang, Xiu-Jie Wang, Yan-Tao Jia*. Dynamic and coordinated expression changes of rice small RNAs in response to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Journal of Genetics & Genomics. 2015, 42(11): 625-637
  7.Jingxi Zhang, Jinhong Kan, Jieqiong Zhang, Ping Guo, Xiaoying Chen, Rongxiang Fang and Yantao Jia*. Synergistic Activation of the Pathogenicity-Related Proline Iminopeptidase Gene i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by HrpX and a LuxR Homolog. 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2, 78:7069-7074
  8.Li Wang, Lili Zhang, Yunfeng Geng, Wei Xi, Rongxiang Fang*, Yantao Jia*. XerR,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XccR i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relieves its repressor function in planta. Cell Research 2011, 1-12.
  9.Hong Liang, Ying-Tao Zhao, Jie-Qiong Zhang, Xiu-Jie Wang, Rong-Xiang Fang* and Yan-Tao Jia*.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non-coding RNAs in Xanthomonas oryzae pathovar oryzae. BMC Genomics. 2011, 12: 87.
  10. Zhang L, Jia Y, Wang L, Fang R. A proline iminopeptidase gene upregulated in planta by a LuxR homologue is essential for pathogenicity of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07 65(1):121-36.
  11.Yanmei Li, Yantao Jia, Zhongkai Zhang, Xiaoying Chen, Hongping He, Rongxiang Fang and Xiaojiang Hao.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 from Cinchoaglycoside C-treated tobacco leaves. Journal of Inter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7,49(9):1327-1333
  12.Qian W#, Jia Y#, Ren SX, He YQ, Feng JX, Lu LF, Sun Q, Ying G, Tang DJ, Tang H, Wu W, Hao P, Wang L, Jiang BL, Zeng S, Gu WY, Lu G, Rong L, Tian Y, Yao Z, Fu G, Chen B, Fang R, Qiang B, Chen Z, Zhao GP, Tang JL, He C. 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genomic analyses of the pathogenicity of phytopathoge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Genome Research 2005,15(6):757-767.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 微生物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 军
    组长:王军 博士、研究员 研究组研究方向  1.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微生物组成、功能以及动力学  2.人工智能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组分析中的应用  3.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  4.新型测序技术以及其他组学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研究内容及意义  近年来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生物学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生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严景华
    组长:严景华博士、研究员研究队伍 研究组长:严景华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yanjh@im.ac.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 邮编:100101研究方向 结构为基础的新型疫苗及抗体工程改造研究内容及意义  人源抗体筛选及动物来源抗体的人源化:利用噬菌体展示、酵母展示及人B细胞单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翠华
    组长:刘翠华 博士、研究员研究组研究方向1.重要病原菌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2.重要病原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组研究内容及意义1.重要病原菌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泛素化等蛋白修饰在病原菌与宿主互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一方面,泛素化等蛋白修饰可调控宿主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和免疫反应、细胞凋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秀萍
    研究组研究方向:酵母菌分子遗传学及生理代谢工程研究组研究内容及意义:1、酵母菌生理代谢功能及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研究:揭示重要代谢产物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生理代谢功能的环境应答和适应机制,为生理和代谢功能改造奠定理论基础。2、酵母菌生理及代谢功能改造的方法学研究:研究适用于工业酵母菌的全基因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叶 健
    虫媒病毒与宿主互作研究组组长:叶健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1.虫媒病毒—植物—介体昆虫互作的分子机理;2.植物油脂代谢产物在抗病免疫中的作用研究内容及意义1.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入侵型、新发和重发昆虫传作物病毒病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作物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因缺乏抗病抗虫的种质资源、育种周期长,虫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 硕
    组长:王硕博士、研究员 研究方向    肠道黏膜免疫淋巴细胞、肠道黏膜免疫与肠道疾病调控、肠道共生菌与免疫系统互作研究内容及意义  1)肠道黏膜免疫淋巴细胞在炎-癌转化和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分析结肠癌肿瘤浸润天然免疫淋巴细胞类型,筛选天然免疫淋巴细胞表达的与结肠癌进程密切相关的特征性分子,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于 波
    组长:于波 博士、研究员 研究组研究方向平台与高值化学品的微生物合成生物技术研究组研究内容及意义发展合成生物学、系统代谢工程等新技术,揭示重要工业微生物的胁迫抗性及其对工业环境的适应机制,改造和优化重要工业微生物的生理和代谢功能,大幅提升重要工业应用化学品与营养化学品的生物合成范围与效率,并进行产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 杰
    植物免疫调控与微生物识别研究组组长:张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植物免疫激活的分子机制;2.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组以农作物重要病害为研究对象,研究植物免疫受体对微生物的识别和免疫激活机制,病原微生物逃逸和操控植物免疫识别和信号传导的机理,为植物抗病性改良提供靶标和策略指导。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齐建勋
    组长:齐建勋 博士、研究员  研究组研究方向:利用结构生物学等方法,解析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互作机制;并进一步基于病原与宿主的互作机制,开展病原微生物抑制剂研究。  研究组长:齐建勋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jxqi@im.ac.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莉莉
    虫媒生物学青年研究组组长:张莉莉博士青年研究员研究方向1、植物-媒介昆虫-植物病毒三者互作的分子机制80%的植物病毒通过媒介昆虫进行传播,以水稻-媒介昆虫灰飞虱-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三者互作为研究体系,课题组解析病毒在媒介昆虫体内突破免疫防御并多重物理屏障,最终水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