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简介:胡本芙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6

导师姓名 胡本芙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37年10月

技术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所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1、聚变-裂变核反应堆新材料低活性抗肿胀合金研究
2、先进航空发动机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材料研究
3、核电站压力容器低合金贝氏体钢优先设计升级
4、新能源材料辐照损伤效应研究
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工艺系 1990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小传

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工艺系后留校任教,任高温合金教研组助教、讲师,1985年调金相教研组任副教授,承担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同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先进能源工学中心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从事新能源低活性长寿命低肿胀材料研究,1990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部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3年开始与日本北海道大学先进能源工学中心开展双边课题研究与合作,参加日美科学家协作聚变堆结构材料联合组研究工作,利用日方先进超高压电镜和高能离子加速器开展核能用低活性长寿命低肿胀材料Fe-Cr-Mn合金和氧化物弥散合金(ODS)辐照损伤效应研究,系统研究了Fe-Cr-Mn系合金性能,结果证明在合金强度加工性能方面可与316型钢相比,辐照肿胀低,在辐照肿胀机理与辐照诱起晶界偏析行为的研究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及时跟踪世界水平,掌握技术关键,填补国内空白,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20余篇论文。
从1981开始至今参加国家"六五"、"七五"、"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FGH95合金研制",在粉末颗粒凝固过程、夹杂物分析检测、粉末颗粒表面成分分析和预处理工艺、最佳热处理制度制定、盘坯中淬火裂纹等方面研究取得创新的成果,对推动我国粉末高温合金工艺技术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发表论文达40余篇。
从1994年开始承担核电站压力容器大截面锻件低碳Fe-Cr-Mo-Ni贝氏体合金研制,先后通过多元淬透因子合理的成分调整、氮铝比(N/Al)、及碳化物稳定化处理工艺技术,有效提高钢的淬透性,进而大幅度改善低温韧性,先后完成压力容器接管段、泵体等大截面锻件的生产,满足我国独立自主进行核电站厚截面锻件材料生产的要求。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