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简介:陈国良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6

导师姓名 陈国良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34年3月

技术职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授 行政职务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所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1、结构金属间化合物
2、大块非晶合金
3、高温合金
4、数值模拟及材料微区力学性能
195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金相热处理专业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小传

陈国良,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金相热处理专业。1955年起曾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材料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并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田纳西大学、德国马普所担任高级研究人员。1999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国良教授1958年开始高温合金研究,八十年代中致力发展新型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研究,96年开辟普通铸造大块金属玻璃结构材料研究新领域。在我国高温合金及新金属材料工程各个发展时期,陈国良教授能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不断扩展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其主要成果与贡献:
60年代,陈国良教授创建国内高温合金专业,解决了国家急需高温合金高级科技人才的矛盾。60年代末70年代初,七十年代初用新的合金解决了我国主要歼敌机歼-6飞机发动机涡轮盘严重故障问题,并在空军装备了数千台歼-6飞机发动机,成功投入正常运行。
在七、八十年代我国发展结合国内资源的有中国特色的高温合金系列研究中,陈国良教授的贡献有:创造性地提出铁基高温合金脆性相控制技术,并成为生产技术条件,显著提高了我国生产的铁基高温合金的几万小时长期组织稳定性;提出了镁微合金化和改善蠕变机制的新见解,提供了镁晶界及相界偏析及优化晶界相分布的直接证据,确定了镁改善接近使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的作用,发展了一个含镁镍基高温合金,并已在冶金和石化行业大量应用;与美国田家凯教授合作研究并提出钴在高温合金中作用新见解,发展了2个节钴高温合金,在节约战略资源研究项目中取得重大成果。
七十年代后期,陈国良教授作为材料技术负责人在我国发展石油催化裂化装置高温烟气能量回收系统重大工程中,解决了该系统的核心机烟气轮机的转子高温合金部件问题,制定先进技术条件,选择生产厂,确定工艺路线及主要工艺参数,负责质量控制、处理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关键科技问题。发展了"铁基高温合金在线控制合金长期组织稳定性方法""镁微合金化GH864合金"等新技术和新合金,并用于生产。18年来发展出两代烟气轮机转子轮盘、动叶片、轴、螺栓等关键部件,生产了高质量的直径大到1.2米的新合金大型涡轮盘及相应的叶片系列,现已生产出从2千到1万千瓦烟气轮机转子70多套,均运行正常,最长运行时间约8万小时,使我国已有烟机回收能量总功率达40多万千瓦,居国际领先水平,烟机生产已经完全立足国内。国外已与我国签约要选用我国的烟机。97年新研制成功尺寸更大的镍基合金轮盘。
八十年代为适应航空设计概念转化及判断重要部件延长寿命问题,解决电力行业大量蒸汽管道延长使用寿命及烟机轮盘寿命估算问题,陈国良教授及时开展高温力学冶金研究,系统研究高温合金在接近使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轮盘和管道寿命估算新方法。获得"高温合金在接近使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高温合金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断裂特征图"及"部件寿命估算新方法"等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并已在冶金、石化和电力行业应用,效果显著。96年后发展"烟机轮盘寿命估算专家系统""电力行业蒸汽管道寿命逐步估算法"新成果。98年准确预报了石化某厂烟机轮盘失效,避免了严重事故。还评估了某电厂管道的剩余寿命,取得重大效益。
八十年代中,陈国良教授致力发展轻型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新的研究领域。突破了国外发展高温高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思路,提出了提高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使用温度的新思路,并做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发现了铌在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中的连续有序化行为和一个新的三元化合物;系统研究了形变诱导显微有序结构变化;发展出含高铌的新一代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提高合金熔点100℃和使用温度。发展轻比重可在900℃左右使用的高铌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现已取得重要进展。
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普通铸造大块金属玻璃结构材料研究新领域,现已得到大块金属玻璃板材,取得突破性进展,找到使用对象,提供样品试用,研究正在进一步发展。
陈国良教授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2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其他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主编高温合金学等著作5本。学术论文210篇,4项专利。98年检索SCI收录38篇,EI收录45篇,SCI引用144次。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