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简介:乔利杰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6

导师姓名 乔利杰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57年7月

技术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所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材料物理

研究方向
1、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及环境行为
2、薄膜的纳米力学探针研究
3、大块非晶的应力腐蚀
4、形状记忆合金的环境断裂
198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大学材料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小传

乔利杰:男,博士导师。1957年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其中1990~1991在德国核技术研究院进修,1993~1997在加拿大Calgary大学、Toronto大学和Alberta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和访问教授,现任"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
在国际上开创性地研究了氢、应力和化学介质多因素对材料的非线性耦合作用以及氢对阳极溶解型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在有膜的情况下,通过氢对钝化膜半导体性质、钝化膜的强度以及氢对膜/基题解合力的影响,解释了氢对促进点蚀和应力腐蚀的机理;在无膜的情况下,氢和应力单独作用时对腐蚀速度的影响都叫小,它们共同作用时,则产生了非线性耦合效应,腐蚀速度大大增加。利用热力学计算了氢和应力对阳极溶解的非线性耦合作用,合理地解释了氢和应力对腐蚀速度的协同加速作用,开辟了应力腐蚀研究的新领域。在对应力腐蚀机理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沿晶断裂的新机理和判断应力腐蚀是阳极溶解或是氢致开裂的系统判据;在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中,对比研究了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断口形貌、裂纹形核位置、裂纹形核和局部塑性变形的关系以及极化的影响,确认奥氏体不锈钢在热盐溶液中应力腐蚀机理是阳极择优溶解而不是氢致开裂。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应力腐蚀过程中氢的进入和富集、临界氢量和氢致开裂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应力腐蚀过程中氢的作用。
在基金委、教育部和科技部等部门多项基金的支持下,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余项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和科技部资助的面上基金、"863"和"973"等研究项目,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已发表专著应力腐蚀机理断裂与环境断裂两部(科学出版社,1993.12,2000.6),在Acta Mater.Metall. Mater.Trans. ACorrosion ScienceCorrosion中国科学金属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96,1998),二等奖1项(1993),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7,1998),三等奖1项(1993);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8,1999)。
乔利杰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氢脆及应力腐蚀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科学与技术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和科学出版社博士丛书编委,欧共体项目评审专家,香港理工大学先进表面技术和腐蚀实验室顾问。此外,作为主席组织了青年科学家论坛第35次会议。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