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
Fu Qiang
系 所:
智能控制与无人系统研究所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办公地点:
机电信息楼503室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fuqiang@ustb.edu.cn
研究方向:
机器视觉、视觉导航、视觉伺服控制
学术与社会兼职:
IEEE 会员
-->
教育背景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士2009年9月至2016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
工作履历
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后2018年7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机器视觉、视觉导航、视觉伺服控制
学术与社会兼职
IEEE 会员
主讲课程
代表性论著
[1] Qiang Fu, Quan Quan, and Kai-Yuan Cai. Robust Pose Estimation for Multirotor UAVs Using Off-board Monocular Vis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7, 64(10): 7942-7951. (Regular Paper)[2] Qiang Fu, Quan Quan, and Kai-Yuan Cai. Calibration of Multiple Fish-Eye Cameras Using a Wand. IET Computer Vision, 2015, 9(3): 378-389.[3] Qiang Fu. Efficient Fundamental Matrix Estimation for Robotic Visual Servoing Based on Continuous-Time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ccepted.[4] 付强, 全权, 蔡开元. 基于自由运动一维标定物的多摄像机参数标定方法与实验.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4, 31(8): 1018-1024.[5] 付强, 全权, 蔡开元. 基于自由运动的一维标定物的多摄像机标定. 第30届中国控制会议(CCC), 烟台, 中国, 2011年7月, pp. 5023-5028. [6] Hongxin Dong, Qiang Fu, Xu Zhao, Quan Quan, and Ruifeng Zhang. A Practical Rotation Angle Measurement Method by Monocular Vision. Applied Optics, 2015, 54(3): 425-435.[7] 王江, 付强, 全权, 蔡开元. 基于Kalman 滤波和直方图匹配的双目视觉跟踪. 第32届中国控制会议(CCC), 西安, 中国, 2013年7月, pp. 3691-3696.[8] Fu Jia-Ning, Fu Qiang, Usman Arif and Quan Quan. A Pose Estimation Method of a Moving Target Based on Off-board Monocular Vision. IEEE Chinese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Conference (CGNCC), Nanjing, China, August, 2016, pp. 2082-2087.[9] Zheng Shuai-Yong, Fu Qiang, Hanna Tereshchenko, Wang Ti-Qiang and Quan Quan. An Initial Research on Ultra-wideband and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Pose Estimation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EEE Chinese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Conference (CGNCC), Nanjing, China, August, 2016, pp. 1834-1839.
代表性项目
基于不同步多相机的多旋翼鲁棒三维视觉跟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019.1—2021.12,主持
获得荣誉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付强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3
相关话题/北京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团队
【骨干成员】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强挪威科学与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刘新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背景】发展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理论与方法,可以实现新材料研发模式由传统的“试错-纠错”实验方法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转变,快速建立材料成分-相结构-性能的关系和数据库,显著减少研究投入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大幅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增强我国在新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高通量表征及制备团队
【骨干成员】李向阳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教授王海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云海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教授班晓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陆永浩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新材料研发及质量提升对材料表征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材料改性和新材料开发过程,大多从实验入手,遵循试错原则,周期长,新材料发现缓慢。伴随着“材料基因工程”(MaterialsGenomeEngineering)学科的发展,采用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高通量计算与设计平台团队
【骨干成员】李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段文晖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小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徐雅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材料研究中面临两大亟需解决的问题:(1)如何认识材料结构、机理及构效关系和(2)在认识不充分的前提下是否可以进行理性设计。实际上,这两大难题也是目前其他新材料研发所具备的共同挑战。本团队将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分中心的信息特色和研究优势,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粉体材料高通量制备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章林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任淑彬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背景】粉体材料技术可自由设计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从而精确调控材料性能,并能够实现近终形制造,体现了材料设计与材料制备的统一,材料合成与产品加工成形的统一,是高性能特种材料和绿色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粉体合成与成形原理,研发材料高通量制备新技术是材料基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目标】围绕高性能特殊材料发展的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薄膜材料高通量制备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姜勇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守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孙阳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庞晓露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薄膜材料主要包括磁性薄膜、多铁性薄膜、高K电介质薄膜、透明导电薄膜、硬质薄膜等。这些薄膜材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信息存储和处理、电子元器件、燃料电池、提升材料耐磨抗蚀性能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政策倾斜,国内在新材料设计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工程材料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团队
【骨干成员】王沿东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从道永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优青付华栋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背景】如何揭示、发掘并验证新材料设计原理、新材料强化机制或新的內禀功能行为实现机制,是目前先进材料研发以及相关尖端部件的制造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长期以来,上述问题仅能基于有限的离线实验观察结果,对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测,无法实现原位观察制备加工过程中材料微结构的变化过程的精确描述。依托同步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先进功能材料制备与表征团队
【骨干成员】王荣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在材料科学的诸多领域中,材料的可控合成是材料学研究的基础。在特征尺度上深刻理解纳米结构生长过程是实现材料可控合成的基石。通常人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和其他原子尺度表征方法配合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来推断生长机理,然而纳米结构的这种表征一般是在生长完成以后进行的。这种事后分析技术不能实时反映出所需观测的纳米结构的演化。通过在环境气氛透射电子显微镜(ETEM)中模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服役性能大数据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李晓刚北京科技大学教授,973首席科学家杜翠薇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董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优青张达威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我国“海洋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桥梁钢、油轮货油舱钢、岛礁用钢及防护涂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耐蚀性成为制约海洋材料品质提升的关键瓶颈,主要存在耐蚀性评价周期长、缺乏实际环境下的腐蚀数据等两方面问题。伴随着“材料基因工程”(MGE)学科的发展,通过并发式计算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环境服役高通量评价团队
【骨干成员】乔利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高克玮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高磊北京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背景】材料在服役过中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发生环境失效并导致严重的事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进行材料环境失效(氢脆、应力腐蚀和摩擦磨损等)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材料在环境服役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标】材料环境服役团队围绕工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失效过程中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团队
【骨干成员】宿彦京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专家白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钱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是“材料基因工程”三大支撑平台和关键技术之一,它支撑和服务于高通量计算和高通量实验的数据需求,同时通过高通量计算和高通量实验积累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融合,服务于新材料设计。目前,材料数据与机器学习的融合已成为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本团队将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