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服役性能大数据技术团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3

骨干成员
李晓刚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973首席科学家
杜翠薇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董超芳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优青
张达威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背景

我国“海洋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桥梁钢、油轮货油舱钢、岛礁用钢及防护涂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耐蚀性成为制约海洋材料品质提升的关键瓶颈,主要存在耐蚀性评价周期长、缺乏实际环境下的腐蚀数据等两方面问题。伴随着“材料基因工程”(MGE)学科的发展,通过并发式计算和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可有效加速新材料的研发,采用MGE的新理念和模式,可大幅度缩短新型海洋材料研发时间,提高其产品质量,有望为更准确地预测海洋工程材料装备的服役寿命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目标】
基于海洋工程材料计算、实验与生产数据全流程数据的自动采集、积累、整合与应用,研发高通量试验与耐蚀性评价技术,揭示海洋工程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和耐蚀性之间内在规律,实现材料成分组织调控技术优化,突破多尺度数据建模和仿真技术瓶颈;建立拥有的海洋工程材料环境和组织结构微区腐蚀性能及防护体系腐蚀大数据的数据高通量采集及机器学习技术,形成专用数据库系统,缩短开发高品质海洋工程材料的时间并降低研发成本。
【主要研究内容】
1.高通量腐蚀数据采集技术
2.腐蚀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技术
3.腐蚀等级动态数字地图技术
4.新型海洋材料设计与研发
【重要研究进展】
材料腐蚀大数据研究
基于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长期野外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建成了我国数据量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材料腐蚀数据库,创建了国家级腐蚀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提出了“腐蚀大数据”科学概念,建立了腐蚀数据高通量无线采集、处理与共享的新模式,建立了系列化腐蚀大数据挖掘方法,以及腐蚀行为演变动力学多尺度仿真模型,为材料腐蚀基因工程研究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示范作用,并广泛应用于海工、电力、石化、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出版了国内外首部“材料腐蚀信息学”专著,并以“Materials science: share corrosion data”为主题在《Nature》期刊发表了评述性论文,系统提出了“腐蚀大数据”的原创性学术观点及其理论框架与技术模式。
 
新型耐蚀结构钢研发及“一带一路”工程应用


基于长期数据积累,获得了合金元素含量对结构钢腐蚀初期影响规律;提出腐蚀初期锈层微区结构是决定耐蚀性能的关键因素新理论;发明了系列化室内模拟苛刻环境加速腐蚀试验新技术,原创性提出了耐腐蚀结构钢微纳米尺度组织调控技术和微区腐蚀电化学评价技术。基于海洋环境氯离子腐蚀局部电化学特征研究成果,形成了耐蚀合金化控制、氧化皮控制及焊接组织全流程控制关键技术,与南钢等企业合作开发了系列化耐蚀钢材新品种,成功应用于中马友谊大桥、巴西淡水河谷等“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工程。部分相关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团队成果


1.发表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
时间
收录类别
作者

1
Passive film on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 studied by photoelectrochemistry and ARXPS methods
Corrosion Science
2019.01
SCI
Jizheng Yao, Digby D.Macdonald, Chaofang, Dong

2
Self-healing mechanisms in smart protective coatings: A review
Corrosion Science
2018.11
SCI
Fan Zhang, Pengfei Ju, Mengqiu Pan, Dawei Zhang, Yao Huang, Guoliang Li, Xiaogang Li

3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of Q235 carbon steel by halophilic archaeaNatronorubrum tibetense
Corrosion Science
2018.12
SCI
Hongchang Qian, Dawei Zhang, Yuntian Lou, Ziyu Li, Dake Xu, Cuiwei Du, Xiaogang Li

4
Mussel-inspired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 with enhance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under immersed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9.01
SCI
Hongchang Qian, Jingzhi Yang, Yuntian Lou, Obaid ur Rahman, Ziyu Li, Xuan Ding, Jin Gao, Cuiwei Du, Dawei Zhang

2.授权与申请专利
(1)授权发明专利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授权日期

1
一种热扩散制备耐蚀钢筋的方法

中国
程学群, 李翔, 李晓刚, 董超芳, 黄运华, 肖葵
发明专利
2018-12-07

2
一种可控液膜厚度的薄液膜腐蚀电化学测试装置及方法

中国
李晓刚, 柳伟, 齐小龙
发明专利
2019-02-15

3
一种深海环境用高性能铝合金牺牲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李晓刚, 杜翠薇, 刘凯, 刘智勇, 张新微
发明专利
2018-06-12

4
一种用于微量腐蚀性气体氛围下的薄液膜原位测试装置

中国
李晓刚, 易盼, 肖葵, 董超芳, 吴俊升, 丁康康, 王旭
发明专利
2018-02-16

5
Method for preparing stainless reinforcing steel bar resistant to corrosion of chloride ions
US**B2
美国
李晓刚, 程学群, 董超芳, 杜翠薇, 张达威
发明专利
2018-08-07

2)申请专利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申请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申请日期

1
一种基于高通量积分电量的局部环境腐蚀性评价方法
0
中国
李晓刚;蔡志梅;蔡桢梁;程学群
发明专利
2018-06-21

2
一种模拟多环境因素的盐雾/紫外耦合加速试验方法
1
中国
高瑾;王睿;李晓刚;郭斐斐;张志
发明专利
2018-08-28

3
一种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及使用方法
5
中国
董超芳;易盼;肖葵;纪毓成;敖敏;李晓刚
发明专利
2018-07-05

4
一种适用于大数据监测环境腐蚀性的柔性传感器及监测方法
1
中国
李晓刚;蔡志梅;蔡桢梁;程学群
发明专利
2018-06-21

5
一种微区电化学评定钢材耐局部腐蚀性能的方法
9
中国
李晓刚;刘超;程学群;张达威;刘智勇
发明专利
2017-11-30

6
一种评定钢材中夹杂物种类及其诱发点蚀趋势的方法
0
中国
李晓刚;刘超;程学群;刘智勇;张达威
发明专利
2017-11-16

7
一种微区电化学评定钢材点蚀概率的方法
7
中国
李晓刚;杨颖;程学群;肖葵;董超芳;黄运华
发明专利
2017-09-05

8
一种大气环境下金属材料腐蚀性在线监测信息系统
9
中国
付冬梅, 王高远, 李颖, 李卓林, 陈亮, 孟金桃, 张慧杰, 李晓刚
发明专利
2018-10-16

9
模拟不锈钢在工业海洋大气环境下腐蚀过程的试验方法
6
中国
肖葵, 白子恒, 李晓刚, 董超芳, 吴俊升
发明专利
2018-10-16

3.科研奖励
序号
奖项名称
颁发单位
等级
获奖成果名称
获奖人
获奖时间

1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江苏省人民政府
一等
新型系列耐腐蚀结构钢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李晓刚、赵晋斌、程学群、祝瑞荣、肖葵、赵柏杰、吴俊升、吴年春、
尹雨群、李翔、王军
2017

4.出版专著

序号
专著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者

1
材料环境腐蚀试验技术——野外曝露试验标准
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04
李晓刚






相关话题/材料 创新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团队
    【骨干成员】宿彦京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专家白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钱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是“材料基因工程”三大支撑平台和关键技术之一,它支撑和服务于高通量计算和高通量实验的数据需求,同时通过高通量计算和高通量实验积累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融合,服务于新材料设计。目前,材料数据与机器学习的融合已成为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本团队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数据库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尹海清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姜雪北京科技大学工程师【研究背景】材料科学数据是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基础,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材料数据库与材料计算模拟、材料实验表征一起,构成材料研究发展全流程三大基本工具,是加速新材料研发和应用进程的核心关键技术,对于国家安全、工程服役安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重要性在数据时代日益彰显。建设材料基础研究与测试、服役数据的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库开发团队
    【骨干成员】张仰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李永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所研究员,温晓东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所研究员王兴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材料基因组技术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即高通量材料计算方法、高通量材料实验方法以及材料数据库建设与分析方法。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是材料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些参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一系列基础数据,是材料的设计与高通量模拟计算的基础,也是高通量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隆克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晓彤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海君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优青张达威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皇甫伟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背景】我国“海洋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材料科学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关键核心材料进口依赖程度高,材料资源数据库单一、匮乏,新材料研发到应用时间周期长。伴随着云雾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通过设计基于缓存与边缘计算的材料大数据共享网络,建立材料基因工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先进高温合金材料团队
    【骨干成员】冯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北京市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张国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副总工程师李龙飞北京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郑为为北京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背景】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与地面燃气轮机中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关键核心材料,被誉为“先进发动机基石”。新一代先进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气轮机关键热端部件面临着更为恶劣的服役环境,传统钴基高温合金与现有镍基高温合金难以完全满足使役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先进能源材料团队
    【骨干成员】陈立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泓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索鎏敏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禹习谦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优青肖睿娟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范丽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永畅北京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背景】电池材料研究中,“材料基因”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自动化技术和计算软件来操作各体系中具有共性的实验步骤和计算过程,在同一段时间里进行上万个样品的研究,实现高通量的材料探索,从而快速鉴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高性能催化材料团队
    【骨干成员】王戈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舒兴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吉红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文钧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高鸿毅北京科技大学讲师【研究背景】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挑战,开发新型催化材料能够推进资源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当前先合成后检验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对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高熵与非晶合金材料团队
    【骨干成员】吕昭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汪卫华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勇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柳延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吴渊北京科技大学研究员,优青【研究背景】高熵和非晶合金是新型的强无序合金。然而传统的开发方式耗时费力且面临着数据支撑不足等挑战,采用材料基因组方法,连续调控生长变量,可以实现系列样品的平行制备,加速对高熵合金和非晶态合金材料的探索和研究。通过材料基因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生物功能材料团队
    【骨干成员】张学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苏磊北京科技大学研究员董海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生物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前沿发展领域,并不断推动各种新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然而,生物体系及环境的复杂性对于生物功能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存在极大的限制性因素。伴随着“材料基因工程(MGE)”学科的发展,高通量实验研究模式有助于指导新材料的合成及高效筛选生物兼容性的功能材料,有望加快新型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热响应功能材料团队
    【骨干成员】邢献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陈骏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林鲲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副教授【研究背景】功能材料制备及使用均需在一定的温度场下进行。“热”能够引起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从而显著地改变材料的属性。热响应功能材料是指利用材料的热效应而实现某些特殊用途的材料,如尺寸精密的零膨胀功能材料、热电材料等,对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相关新材料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热响应机理尚缺少统一的机理,这使得材料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