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薄膜材料高通量制备技术团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3

骨干成员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王守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
庞晓露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研究背景】
薄膜材料主要包括磁性薄膜、多铁性薄膜、高K电介质薄膜、透明导电薄膜、硬质薄膜等。这些薄膜材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信息存储和处理、电子元器件、燃料电池、提升材料耐磨抗蚀性能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政策倾斜,国内在新材料设计、微纳米加工技术、芯片设计等领域取得巨大的进步,这也为薄膜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众所周知,结合磁控溅射、脉冲激光沉积、分子束外延、化学气相沉积等薄膜制备方法和光刻、离子束刻蚀等微加工手段,薄膜应该是最容易实现高通量制备的材料之一,发展薄膜材料的高通量制备技术可为加速揭示块体材料的成分-工艺-结构-性能之间的规律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研究目标】
当前,薄膜材料的高通量制备已经能够初步实现成分的阵列和梯度分布,但还不能同时实现成分和微结构的阵列或梯度分布,所面临的障碍既包括技术上的问题,例如薄膜材料制备过程中温度、磁、电等物理场的精确控制比较困难,又包括材料扩散、相变、晶体形核长大等关键科学问题。本团队拟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旨在实现薄膜材料的高通量制备及快速筛选。
【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温度、磁、电、等离子等物理场控制技术
2.研究薄膜材料高通量制备中扩散/结晶关键技术
3.大面积均匀薄膜材料的其它手段的高通量制备技术
4.建立低维材料高通量制备的关键技术体系
【重要研究进展】
SmNiO3功能薄膜研究
首次对SmNiO3薄膜稀土镍基钙钛矿化合物在氢致相变前后的氢元素与氧元素进行了定量的表征。发现虽然处于双向拉伸应力作用下的SmNiO3薄膜材料在氢致相变中的电阻变化率高于处于部分压缩应力下的SmNiO3薄膜,但氢元素实际含量较小。实验结果推翻了对稀土镍基钙钛矿化合物在氢致相变的本质机理解释,证明了产生强电子局域态的稀土镍基钙钛矿化合物绝缘相与氢元素掺杂量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可能是氢元素在其材料中的迁移产生了亚稳态的局域缺陷。这对于深入理解d-电子轨道强关联钙钛矿氧化物的氢致金属绝缘体相转变的机理,以及进一步利用该相变设计制备强关联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694(2019)。


图1 STO单晶衬底上处于双向拉伸应力的SmNiO3薄膜得RSM图谱 (a) ;生长于STO、LAO、LSAT单晶衬底上具有不同晶格应变程度的SmNiO3薄膜材料在氢致相变后的氢元素含量(b) 以及电阻变化率(c)
二维层状氧化钼的研究
采用固态Li离子电解质作为栅隔离层,制备了一种全固态突触晶体管。在栅极电压作用下,通过Li离子在二维材料α-MoO3中的注入与抽出,实现了α-MoO3沟道电阻在低电导条件下的多态可逆变化,并且成功模拟了神经突触权重变化等行为。该器件可以在真空条件下实现沟道电导变化,从而摆脱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有望实现大规模器件阵列的制备。采用Li离子突触晶体管阵列构建的三层神经网络(784×300×10)并结合反向传播算法,可以实现对手写数字库的训练与识别,识别精度达到87.3%。这一工作证明了将Li离子固态电解质用于实现低功耗全固态突触晶体管的可行性,为实现大规模突触晶体管阵列制备,开发高能效神经形态计算网络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结果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8, ** (2018)。

图2 基于α-MoO3的突触晶体管的结构、电输运性质与锂离子注入/抽出机制

团队成果
1.发表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
时间
收录类别
作者

1
Revealing the role of lattice distortions in the hydrogen-induced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of SmNiO3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2
SCI
Jikun Chen*, Wei Mao, Binghui Ge, Jiaou Wang, Xinyou Ke, Vei Wang, Yiping Wang, Max Doebeli, Wen-Tong Geng, Hiroyuki Matsuzaki, Jian Shi, and Yong Jiang

2
All-Solid-State Synaptic Transistor with Ultralow Conductance for Neuromorphic Computing
Adv. Funct. Mater.
2018.09
SCI
Chuan-Sen Yang, Da-Shan Shang, Nan Liu, Elliot J. Fuller, Sapan Agrawal, A. Alec Talin,
Yong-Qing Li, Bao-Gen Shen, and Young Sun

3
Substrate slip steps promote cracking and buckling of thin brittle film
Scripta Materialia
2018.12
SCI
href="#!" TaoGuo, href="#!" XiaoluPang, href="#!" JianyingHe, href="#!" ZhiliangZhang, href="#!" LijieQiao

2.授权与申请专利
(1)授权发明专利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授权日期

1

ZL5.7




2018.10.25

2)申请专利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申请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申请日期

1
外加能量场模块对高通量薄膜的组织调控
制备方法及装置
7
中国
庞晓露 杨杨 高克玮 杨会生 徐秋发 李东东 童海生
发明专利
2017.12.04

2
一种可调控组织的薄膜高通量制备的装置及其方法
4
中国
庞晓露 杨杨 高克玮 杨会生 徐秋发 李东东 童海生
发明专利
2017.12.04

3
一种薄膜应力梯度原位演化的测试样品装置及测试方法
7
中国
庞晓露 席烨廷 高克玮 熊小涛 李红 徐秋发
发明专利
2018.01.05






相关话题/材料 创新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粉体材料高通量制备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章林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任淑彬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背景】粉体材料技术可自由设计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从而精确调控材料性能,并能够实现近终形制造,体现了材料设计与材料制备的统一,材料合成与产品加工成形的统一,是高性能特种材料和绿色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粉体合成与成形原理,研发材料高通量制备新技术是材料基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目标】围绕高性能特殊材料发展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工程材料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团队
    【骨干成员】王沿东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从道永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优青付华栋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背景】如何揭示、发掘并验证新材料设计原理、新材料强化机制或新的內禀功能行为实现机制,是目前先进材料研发以及相关尖端部件的制造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长期以来,上述问题仅能基于有限的离线实验观察结果,对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测,无法实现原位观察制备加工过程中材料微结构的变化过程的精确描述。依托同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先进功能材料制备与表征团队
    【骨干成员】王荣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在材料科学的诸多领域中,材料的可控合成是材料学研究的基础。在特征尺度上深刻理解纳米结构生长过程是实现材料可控合成的基石。通常人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和其他原子尺度表征方法配合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来推断生长机理,然而纳米结构的这种表征一般是在生长完成以后进行的。这种事后分析技术不能实时反映出所需观测的纳米结构的演化。通过在环境气氛透射电子显微镜(ETEM)中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服役性能大数据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李晓刚北京科技大学教授,973首席科学家杜翠薇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董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优青张达威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我国“海洋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桥梁钢、油轮货油舱钢、岛礁用钢及防护涂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耐蚀性成为制约海洋材料品质提升的关键瓶颈,主要存在耐蚀性评价周期长、缺乏实际环境下的腐蚀数据等两方面问题。伴随着“材料基因工程”(MGE)学科的发展,通过并发式计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环境服役高通量评价团队
    【骨干成员】乔利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高克玮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高磊北京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背景】材料在服役过中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发生环境失效并导致严重的事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进行材料环境失效(氢脆、应力腐蚀和摩擦磨损等)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材料在环境服役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标】材料环境服役团队围绕工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失效过程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团队
    【骨干成员】宿彦京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专家白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钱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是“材料基因工程”三大支撑平台和关键技术之一,它支撑和服务于高通量计算和高通量实验的数据需求,同时通过高通量计算和高通量实验积累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融合,服务于新材料设计。目前,材料数据与机器学习的融合已成为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本团队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数据库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尹海清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姜雪北京科技大学工程师【研究背景】材料科学数据是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基础,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材料数据库与材料计算模拟、材料实验表征一起,构成材料研究发展全流程三大基本工具,是加速新材料研发和应用进程的核心关键技术,对于国家安全、工程服役安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重要性在数据时代日益彰显。建设材料基础研究与测试、服役数据的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库开发团队
    【骨干成员】张仰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李永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所研究员,温晓东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所研究员王兴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材料基因组技术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即高通量材料计算方法、高通量材料实验方法以及材料数据库建设与分析方法。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是材料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些参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一系列基础数据,是材料的设计与高通量模拟计算的基础,也是高通量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隆克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晓彤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海君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优青张达威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皇甫伟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背景】我国“海洋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材料科学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关键核心材料进口依赖程度高,材料资源数据库单一、匮乏,新材料研发到应用时间周期长。伴随着云雾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通过设计基于缓存与边缘计算的材料大数据共享网络,建立材料基因工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先进高温合金材料团队
    【骨干成员】冯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北京市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张国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副总工程师李龙飞北京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郑为为北京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研究背景】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与地面燃气轮机中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关键核心材料,被誉为“先进发动机基石”。新一代先进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气轮机关键热端部件面临着更为恶劣的服役环境,传统钴基高温合金与现有镍基高温合金难以完全满足使役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