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卿
经济系 教授
CV下载
电话 (86) (10) **
电邮 panwq@sem.tsinghua.edu.cn
办公室 舜德楼 227E
办公室开放时间 周二 11:00-12:00
16:00-17:00
个人简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媒体报道
经济系教授。199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兰州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教于兰州大学经济系,并于1999-2001年间任职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工作站,2001年起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至今。主要讲授课程包括: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60余篇论文,出版教材、专著多本。曾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
目前担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经济学报》副主编、《统计研究》编委,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论文
(一)代表性论文
1、潘文卿:“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pp. 72-84,2010
2、潘文卿、娄莹、李宏彬:“价值链贸易与经济周期的联动:国际规律及中国经验”,经济研究,第11期,pp.20-33,2015
3、潘文卿:“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研究,第1期,pp. 54-65,2012
4、潘文卿、李子奈、刘强:“中国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经济研究,第7期,pp. 18-29,2011
5、潘文卿、李子奈:“三大增长极对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外溢性影响研究”,经济研究,第6期,pp. 85-94,2008
6、潘文卿、李子奈:“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经济研究,第5期,pp. 68-77,2007
7、李跟强,潘文卿:“国内价值链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增加值的视角”,管理世界,第7期,pp. 10-22,2016
8、潘文卿、张伟:“中国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发展相关性研究”,管理世界,第8期,pp. 16~23页,2003
(二)其他论文(2000年以来)
1、潘文卿,娄莹,张亚雄: “中国与东亚及美国的贸易流转:空间结构与反馈回路”,经济学报,02期,3卷,pp.21-41页,2016。
2、潘文卿,张润君,潘元鸽: “中国内陆与沿海的CO2排放:基于最终产品生产的不同视角”,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期,56卷,417-423页,2016。
3、范庆泉,周县华,潘文卿,“从生产性财政支出效率看规模优化: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南开经济研究,5期,185卷,pp. 24-39,2015
4、苗林栋,Bae Sangin,潘文卿,“中国银行业生产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技术经济,9期,34卷,pp. 75-83,2015
5、潘文卿,范庆泉,周县华,“消费性财政支出效率与最优支出规模: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统计研究,11期,32卷,pp. 18-25,2015
6、潘文卿,陈晓,陈涛涛,顾凌骏,“吸引外资影响对外投资吗?——基于全球层面数据的研究”,经济学报,3期,2卷,pp. 18-40,2015
7、潘文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世界经济,7期,38卷,pp. 120-142,2015
8、潘文卿,“碳税对中国产业与地区竞争力的影响:基于CO2排放责任的视角”,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期,32卷,pp. 3-20,2015
9、潘文卿,王丰国,李跟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理论综述”,统计研究,3期,33卷,pp. 69-75,2015
10、Yongkai Jiang,Wenjia Cai,Pengfei Du,潘文卿,Can Wang,“Virtual Water In Interprovincial Trade With Implications For 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87卷,pp. 655-665,2015
11、潘文卿,李跟强,“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背景下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综述”,经济学报,4期,1卷,pp. 188-207,2014
12、潘文卿,苗林栋,“中国三大增长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比较”,技术经济,11期,33卷,pp. 36-43,2014
13、潘文卿,吴添,“基于FC模型的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三地区理论模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5期,54卷,pp. 672-677,2014
14、吴添,潘文卿,“中日经济的相互影响:溢出效应、反馈效应与产业价值链”,经济学报,03期,01卷,pp. 147-168,2014
15、潘文卿,吴添,“基于自由贸易三地区经济系统的本地市场效应:一个理论模型”,经济学报,1期,1卷,pp. 81-97,2014
16、潘文卿,“Regional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Spillover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3期,34卷,pp. 125-139,2013
17、潘元鸽,潘文卿,吴添,“中国地区间贸易隐含CO2测算”,统计研究,09期,128卷,pp. 21-28,2013
18、潘文卿,“中国地区间贸易隐含CO2测算”,统计研究,30期,9卷,pp. 21-28,2013
19、白重恩,马弘,潘文卿,“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4期,23卷, pp. 982-992,2012
20、王栋,潘文卿,刘庆,高旭东,“中国产业CO2排放的因素分解:基于LMDI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6期,32卷,pp. 1193-1203, 2012
21、潘文卿,刘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期,27卷,pp. 137-147, 2012
22、潘文卿,“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溢出与反馈效应”,统计研究,10期,29卷,pp. 30-38,2012
23、宫同瑶,辛贤,潘文卿,“贸易壁垒变动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期,pp. 64-74,2012
24、李宏彬,孟岭生,潘文卿,“The Human Cost of China's Industrial Growth”,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22, pp.373-382, 2011
25、张润君,潘文卿,“中国经济的空间关联:1997
26、潘文卿、刘亚清、刘庆彬,“中国区域市场的分割与融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4期,pp.94-103,2011
27、陈涛涛、潘文卿、陈晓,“吸引外资对于对外投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国际经济合作,5期,pp.4-13,2011
28、潘文卿,“中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变动因素分析”,经济学报,第5辑,pp.104-114,2011
29、张润君,潘文卿,“正确认识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统计研究,11期,27卷,pp. 3-8, 2010
30、李继峰, 张亚雄,潘文卿,“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测算分析”, 经济学动态, 5期,pp.47-51, 2010
31、任泽平, 潘文卿, "结构式乘数及其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8期, 26卷, pp. 83-95, 2009
32、潘文卿, 张润君, "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反馈回路与层级分析", 管理评论 , 12期, 21卷, pp. 42-47, 2009
33、任泽平, 潘文卿, 刘起运, "原油价波动对中国物价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价格模型", 统计研究 , 11期, pp. 22-28, 2007
34、潘文卿, "地区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7期, 26卷, pp. 86, 2006
35、潘文卿,马晓慧:“中日、中美贸易的变动:产业间还是产业内?”,统计研究,7期, pp.31-36,2005
36、潘文卿,刘起运:“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方法与指标”,统计研究, 10期,pp. 47-51,2004
37、潘文卿:“基于面板数据的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分析”,世界经济, 6期,pp.32~37,2003
38、张伟、潘文卿:“一个反映关税调整效应的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7期,pp.93~96,2003
39、潘文卿:“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中国外贸结构20世纪90年代变动趋势”,国际贸易,1期,pp.33~36,2003
40、潘文卿、李子奈:“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贸外资发展形势、作用及格局”,世界经济,5期,pp.32~37,2002
41、华如兴、潘文卿:“2002年:关注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 6期,pp.36~38,2002
42、潘文卿:“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7期,pp.23~29,2002
43、潘文卿、李子奈:“祖国大陆经济对台商直接投资的依存研究:一个基于联接模型的分析”,世界经济,10期,pp.17~25,2001
44、潘文卿、张伟:“我国工业产品外贸优势变化及入世后的战略选择”,中国工业经济,6期,pp.52~58,2001
45、潘文卿、张伟:“90年代中国工业产品外贸优势变化及入世后的战略选择”,统计研究,12期,pp.3~10,2001
46、潘文卿、李子奈:“中日消耗系数变动趋势的比较研究”,统计研究,5期,pp.25~30,2001
47、潘文卿、华如兴、李子奈:“一个祖国大陆与台湾宏观经济联接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期,pp.102~105,2001
48、华如兴、潘文卿:“在复杂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力求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期,pp.43~46,2001
49、潘文卿、李子奈:“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预测,3期,pp. 1~4,2001
50、潘文卿:“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转移效益分析“,农业技术经济,3期,pp.33~38,2001
51、潘文卿、李子奈:“台湾对祖国大陆经济的依存研究:一个基于联接模型的分析”,世界经济,12期,pp.19~28,2000
52、潘文卿:面对WTO中国农产品外贸优势及战略选择,农业经济问题,10期,pp.6~12,2000
专著、教材
1、张亚雄,齐舒畅,赵坤,刘宇、刘慧萍、潘文卿:《2002、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潘文卿、姚永玲、宁向东:《环渤海区域发展报告:历史、现状与趋势》,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Okamoto, Ihara, Yaxion Zhang, Wenqing Pan, Qiyun Liu, Kun Zhao, Kanazawa, Hioki:《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Palgrave Macmillan, St. Martin’s Press, LLC,2005.
4、潘文卿、丁海山:《商务统计精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潘文卿、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四版)学习指南出练习》,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9、潘文卿、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学习指南与练习》,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潘文卿、李子奈、高吉丽:《计量经济学习题集》,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代表性研究项目
(一)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的主要项目
1、中国贸易增值分解与国内价值链延伸: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2019。
2、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基于亚洲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5。
3、中国多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的动态投入产出分析(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
4、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8。
5、全球化背景下基于联接模型的经济互动与对策研究(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
6、全球价值链:中国贸易增值分解与国内价值链延伸(编号:Z04-1),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2014-2016。
7、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编号:IO12-ZD10),国家统计局项目,2015-2016。
8、邮政行业产业关联、经济影响发展前景分析,国家邮政局项目,2010-2011。
9、开发性金融支持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国家开发银行项目,2007-2008。
10、资源约束下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Z2),北京市科技委项目,2004-2005。
(二)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的主要项目
1、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编号:06&zd01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6-2009。
2、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模式和改革方案研究(编号:10zd&00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0-2013。
3、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研究(编号:08AJY00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8-2010。
4、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01JAZJD790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