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与民初政治保守主义的调适——侧重革命与复辟问题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高波[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06
页码范围:23-30+164-165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历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0-5579
关键词:康有为;共和;革命;复辟;今文学
摘要:面对晚清排满民族主义的压力,康有为试图以其今文学革命论与三世说做出回应。他强调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常态,共和则为政治演化的终极目标,而"虚君"这一特定的"名"可以曲折表达共和之理,且符合民众与精英对象征性权威的需要,因此,适宜作为趋向共和的阶段性工具。从民初直到复辟时期,他在思想与实践上均试图重构清朝君主制,剥离其所负载的神圣意涵,仅作为民族君主国的象征性符号。这一构想以否认君主制在理念与价值世界中的神圣性为前提,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共和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主导权。民初政治保守主义的失败,以及随后向文化保守主义的转型,都与此类构想在理念与价值层面的自我限制有关。
作者其他论文
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创新: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展望--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一.李明杰;朱少强;任全娥,等.图书情报知识.2006,5-9.
《白鹿原》的礼法与革命.高波.北大法律评论.2013,190-204.
新旧之争与新文化运动的正统问题——以张东荪与傅斯年等人的论争为中心.高波.天津社会科学.2014,139-145.
《白鹿原》的礼法与革命.高波.北大法律评论.2013,188-202.
公德与对抗力:张东荪对民初共和政治的反思.高波.政治思想史.2015,6(4),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