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回应刘林平教授的质疑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潘绥铭[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
年:2016
期刊名称:新视野
期:4
页码范围:127-128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语言:中文
ISSN:1006-0138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y201604021.aspx
关键词:文章观点;社会学研究方法;学术批评;学术进步;学术争论;人文社会;先天缺陷;社会调查;三层意思;自然科学研究;
摘要:我在《新视野》2016年第3期发表《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后,引起争论,这是好事,求之不得。其中刘林平教授等撰写了《大数据有“原罪”吗?--与潘绥铭教授商榷》(以下简称“刘文”),对我的观点提出全面质疑。细读之后,觉得这些质疑未必能够成立,撰此短文以作答复。
作者其他论文
"单性别成长"的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的对照研究-全国14-30岁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分析.黄盈盈;潘绥铭.中国青年研究.2014,51-56,101.
论"主体建构"的认识论来源及理论意义.潘绥铭;鲍雨.学术界.2015,76-87.
21世纪中国的"亲密消费":国家法理与民间信念的互构.潘绥铭;侯荣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70.
行动逻辑的双向冲突:艾滋病感染者应对取向的三方共构?.潘绥铭;侯荣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0-67.
跨学科主张的陷阱与前景--基于预防艾滋病领域的实践.黄盈盈;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5),1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