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物”的逻辑VS“人”的逻辑——论鲍德里亚与鲍曼消费社会理论范式之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物”的逻辑VS“人”的逻辑——论鲍德里亚与鲍曼消费社会理论范式之差异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营立成[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社会学评论
期:05
页码范围:65-77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语言:中文
ISSN:2095-5154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消费社会;鲍曼;鲍德里亚;符号;消费者
摘要:鲍德里亚与鲍曼都是消费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两位学者对消费社会的深刻分析与批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核心概念相同,讨论内容相近,鲍德里亚和鲍曼的消费社会理论常常被看作同质性很高的分析体系,而鲜有研究注意到两位理论家的真正差异所在。实际上,两位理论家在此问题上应该说是同源异流。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侧重探讨物及其背后的符号性生产与内在的结构性逻辑,让"被消费着的符号"成为了贯穿理论的主题,而鲍曼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消费着的人"出发,既将消费社会的来临部分看作行动者的形塑结果,又特别关注在此过程中行动者的境遇、变迁及可能性,因而一切展开内容主要围绕"人"实现。这种差异既体现在两者对消费社会何以可...
作者其他论文



两种嵌入性:城市居民金融投资行为的社会视角.营立成.社会学评论.2015,3(6),28-43.
社区研究的两种取向及其反思:--以斐迪南·滕尼斯为起点.营立成;刘迟.城市发展研究.2016,23(2),71-77.
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危机的社会心理分析.营立成;汤国永.当代青年研究.2016,17-21,61.
社区社会组织合法性危机的生成机制——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营立成.城市问题.2016,71-77.
倾向传统还是走向现代:21世纪头十年性别意识变迁分析——以《中国青年报》为例.营立成.新视野.2017,104-110.

相关话题/社会 逻辑 人口 社会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