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流量、储蓄与金融权利——兼议蒋硕杰的货币流量理论以及中国金融改革的货币逻辑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流量、储蓄与金融权利——兼议蒋硕杰的货币流量理论以及中国金融改革的货币逻辑
外文标题:Monetary Flow, Savings and Financial Property Rights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杰[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年:2016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
卷:51
期:1
页码范围:12-27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SCI(11F0092016010002)
所属部门:财政金融学院
语言:中文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0XNL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4JJD790040)
关键词:货币流量分析;储蓄效应;金融权利结构;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
摘要:在货币理论史上,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的是非曲直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对相关文献进行重新梳理。由于此问题进一步牵扯到储蓄效应和金融权利结构,因此对于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货币逻辑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初步确认,借助以蒋硕杰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的努力,货币流量分析曾经更胜一筹,但因囿于完全市场假设,加之未能直面货币起源双重逻辑的挑战,这一分析最终在理论范式的重建方面无功而返。不过,中国的金融改革为甄别和评判这两种货币分析的利弊优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本文的讨论发现,中国的金融改革过程使长期隐藏于货币流量存量内层的金融权利结构得以凸显,从而有可能将货币分析引向重建金融分析制度范式的正确路径。
作者其他论文



亚洲正在形成"中国秩序"?.张杰.中国经济信息.2014,17-17.
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共生抑或掠夺.张杰;吴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77-90.
为什么出口会抑制中国企业增加值率?--基于政府行为的考察.张杰;刘元春;郑文平.管理世界.2013,12-27.
现阶段中国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锁定"效应的分析.张杰;杨连星.江苏社会科学.2013,29-35.
中国企业间货款拖欠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张杰;冯俊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87-98.

相关话题/金融 经济 逻辑 文献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