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论劳马小说、话剧创作中的“笑化”美学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论劳马小说、话剧创作中的“笑化”美学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于树军[1]
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东吴学术
期:02
页码范围:105-112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4-9790
关键词:劳马;诙谐幽默;笑;“笑亦载道”;笑以化人
摘要:劳马的小说话剧创作以幽默诙谐而受到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他这种自成一格的文风,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在长期致力于诙谐讽刺小说、话剧创作的同时,劳马其实一直在思索并尝试构建"笑"的美学,他将古今中西文学传统与理论资源有机整合贯通,赋予其当代性的内涵。表面上看,劳马的诙谐讽刺,意在为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造了一面镜子,画出了当代社会各阶层的群像;而实际上,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却潜含着劳马对当下社会时弊与现状的深刻忧虑,"笑亦载道"、笑以化人,乃是劳马文学创作的真正意图。
作者其他论文



论梁晓声知青小说创作特质的成因.于树军.唐都学刊.2014,30(4),62-67.
谈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反思性问题.于树军.唐都学刊.2013,29(5),116-121.
苏童小说《红粉》的创作资源.于树军.小说评论.2014,55-64.
苏童小说“红粉”系列生成的外部考察.于树军.文艺评论.2015,87-91.
浩然的文学史焦虑与自我反省及重塑——以《金光大道》再版本的修改为例.于树军.学术月刊.2016,125-133+113.

相关话题/创作 社会 文学院 学术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