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感性回归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感性回归研究
外文标题:The Study on the Perceptual Regress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Virtual Societ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吴咏梅[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

年:2015
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15
期:2
页码范围:27-32
增刊:增刊
语言:中文
ISSN:1671-1653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kjdxxb-shkxb201502005.aspx
DOI:10.3969/j.issn.1671-1653.2015.02.005
关键词:网络社会 虚拟社会 人际交往 理性 感性
摘要:虚拟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新的交往模式.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式,由于剥离了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被赋予了一些与现实世界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新内涵及新特征.通过分析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感性表征以及具体的感性特点,从而凸显人际交往从现实社会的理性向虚拟社会的感性回归的发展趋势.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对当下的虚拟社会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和谐虚拟人际关系的构建,进而对营造稳定积极的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其他论文



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的改革与创新:以民族地区反贫困为例.李迎生;吴咏梅;叶笛.教学与研究.2012,13-20.
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角色,机制与模式.吴咏梅.理论界.2013,71-74.
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模式与介入路径.李迎生;李文静;吴咏梅,等.学习与实践.2013,78-89.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刍议.吴咏梅.社会建设.2015,46-53.

相关话题/社会 社会工作 文献 人口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