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目的及其实践价值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肖中华[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年:2015
期刊名称:法治研究
期:5
页码范围:45-59
增刊:增刊
语言:中文
ISSN:1674-1455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fazyj201505006.aspx
关键词:刑法目的;实践指引;刑法解释;构成要件
摘要:“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作为刑法目的,指引和约束着刑事立法与司法。刑法以惩罚犯罪为己任,惩罚犯罪是刑法的首要任务。刑法之所以强调人权保障,是因为惩罚犯罪隐含侵犯人权的风险,但不能据此认为人权保障是刑法的核心价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始终应当体现刑法目的。以刑法目的为指引,刑事立法须不断强化惩罚犯罪的目的,转变和更新刑法职能,积极发挥刑法惩罚犯罪的作用。刑事司法应当始终围绕刑法的整体目的和刑法规范的具体目的,对刑法进行目的解释;对案件事实、行为和规范的解释,须注重构成要件及其要素的具体性、针对性,切忌倚重“社会危害性”观念抽象、空泛地评价行为。界分关联犯罪时,内涵丰富的构成要件评价应当排斥内涵空泛的构成要件。惩罚犯罪的目的实现应以刑法规范为依托;由于有权解释逻辑上不周延,解释刑法时不得以无相关有权解释为由排斥刑法规范本身的适用。
作者其他论文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根基.肖中华;李耀杰.法治研究.2014,40-47.
科研人员假借他人名义套取课题经费的行为性质辨析.郎雨竹;肖中华.中国检察官.2014,65-68.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相关制度比较.肖中华;李耀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2),111-123.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肖中华.法治研究.2014,97-108.
科研人员不当套取国家科研经费不应认定为贪污罪.肖中华.法治研究.201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