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微观-宏观悖论"与增长模型的设定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赵洪春[1]
机构:[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
年:2014
期刊名称:经济资料译丛
期:3
页码范围:14-19
增刊:增刊
所属部门: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
语言:中文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jzlyc201403003.aspx
DOI:10.3969/j.issn..2014.03.003
关键词:增长模型;经济增长;九十年代;劳动收入;增长停滞;生产函数;物质资本存量;回归结果;收入份额;中性技术进步;
摘要:1.从教育的“微观-宏观悖论”说起
2001年,Lant Pritchett在研究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中长期的增长表现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举例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小学入学率从66%上升到了100%,中学入学率则从14%上升到了40%。但是,同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却没有那么抢眼,大多数国家增长停滞,还不时爆发各种形式的经济危机。这个现象与广泛接受的教育与劳动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Mincer,1974)这一事实似乎是矛盾的。如果如Lucas(1988)所强调的那样,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话,这里的矛盾就更明显了。
作者其他论文
实证经济学近三十年进展之我见.刘延洁;赵洪春.经济资料译丛.2015,47-57.
试分析“贷款换石油”合同.刘延洁.经济资料译丛.2016,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