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德国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脉络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德国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脉络
外文标题: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 in German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陈学金[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 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872

年:2014
期刊名称:复旦教育论坛
卷:12
期:4
页码范围:89-94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31G1172014040015)
语言:中文
ISSN:1672-0059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fdjylt201404016.aspx
DOI:10.3969/j.issn.1672-0059.2014.04.016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德国;发展脉络
摘要: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孕育和发展深受生命哲学、精神科学、现象学、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家康德、狄尔泰、博尔诺夫等人在德国教育人类学成为一门专业研究领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继承了发端于20世纪初的精神科学教育学的衣钵,是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70年代其影响达到巅峰,并对俄罗斯、荷兰、加拿大等国的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其他论文



表演民族志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以卡尔·巴格利的"确保开端"项目为例.周兰芳;陈学金.广西民族研究.2014,66-73.
论教育人类学的三种研究取向及在不同国家的特点.陈学金.民族教育研究.2014,5-10.
当前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内容领域与焦点议题.陈学金.社会学评论.2014,78-89.
"结构"与"能动性":人类学与社会学中的百年争论.陈学金.贵州社会科学.2013,96-101.
中国教育人类学新进展——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六十九.巴战龙;海路;陈学金,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2),89-95.

相关话题/人类学 教育 民族 科学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