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城乡结合部功能定位与规划管理国际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城乡结合部功能定位与规划管理国际经验
外文标题:Function,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 Rural-Urban Fring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Discussion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刘玉[1]郑国楠[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年:2014
期刊名称:国际城市规划
卷:29
期:4
页码范围:33-38,51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所属部门:经济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673-9493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wcsgh201404006.aspx
人气指数:6
浏览次数:6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功能定位;规划管理;国际经验
摘要:20世纪早期,西方国家的大型城市周边开始出现具有城乡过渡特征的结合部地区,并逐渐引起了多学科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大量综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受规模、性质以及规划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城乡结合部表现出的特征略有差异,但在动态变化性强、景观与经济活动等较为混杂,以及空间结构较为松散等方面共性显著.郊区化、城市功能外溢、土地市场分配机制与土地所有者行为机制等对城乡结合部的形成与演化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城乡结合部在城乡和区域发展中承担的功能,以及在经济、生态、美学、历史等领域表现出的多功能性得到广泛认识.西方国家对城乡结合部规划与管理方面一直比较重视,但经历了不断更新与提升的过程.现阶段,综合性更强的空问规划逐渐代替了起初单纯的土地利用模式控制,而且更加突出多功能性与协调作用的影响,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到城乡结合部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工作之中,景观管理、农业多功能规划等理论与实践值得借鉴.
作者其他论文



中国城乡结合部演化态势与发展趋向.刘玉;苏晓捷;车巍巍.国际城市规划.2014,29(4),27-32.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动态变化研究--基于城市流的视角.鲁金萍;孙久文;刘玉.经济问题探索.2014,99-104.
中国人口流动格局的十年变迁与思考--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刘玉.西北人口.2014,1-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景与对策.陈龙桂;郑国楠.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4,65-65,66.
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行业特征及空间演变.王青云;郑国楠.理论界.2014,32-37,167.

相关话题/规划 国际 管理 经济学院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