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群众:从“教育”,“反映”到“学习”的对象——党报群众性原则嬗变轨迹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群众:从“教育”,“反映”到“学习”的对象——党报群众性原则嬗变轨迹解读
外文标题:Masses as the Object from "Education","Reflection" to "Study":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Mass Principles on Party Newspaper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王润泽[1]余玉[2]
机构:王润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电邮:wrunze@ruc.edu.cn;余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电邮:yuuyuu2005@163.com

年:2014
期刊名称:国际新闻界
卷:36
期:201412
页码范围:68-83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11G0592014120006)
所属部门:新闻学院
语言:中文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新闻本体史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2JJD860008  This research is subsidized by the major project of "an Ontology History of Journalism in China" of the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Fund of Nat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project number:12JJD860008).
关键词:党报#群众性#定位  party newspaper#mass character#location
摘要:群众性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的重要原则,群众在党报报道中曾有过不同的定位。从中共早期党报实践到《解放日报》改版前,群众是党报教育、组织和鼓动的对象;改版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报成为群众的报道者、反映者和喉舌;抗战胜利后,尤其自土地改革宣传开始,群众逐渐成为党报工作者“学习的对象”。“群众性”内涵重心的不断变化,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党报工作者对群众认知的改变,也有不同历史时期宣传政策调整、甚至党的大政方针调整的原因。
作者其他论文



民国时期新闻团体的新闻教育实践及成就.廖声武;余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8-121.
清末民初新闻团体争取言论自由的历史轨迹.余玉.现代传播.2014,36(10),50-54.
从"雅兴园地"到"公共论坛":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公共性探析--以《学灯》《觉悟》和《晨报副刊》为考察中心.余玉.编辑之友.2015,104-108.
中国新闻传播价值理念的历史特质(一)--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业的价值取向.王润泽.新闻与写作.2014,67-70.
口述史学:作为独立分支学科的理据.王润泽;雷晓彤.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19-24.

相关话题/新闻 教育 新闻传播 中文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