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高等教育回报的专业异质性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3

文献详情
高等教育回报的专业异质性分析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卿石松[1]曾湘泉[2]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人口研究所,上海 200241;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年:2012
会议名称: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中国劳动学会
页码范围:1-13
会议地点:西安
所属部门:劳动人事学院
语言:中文
关键词:教育回报 高等教育 大学生专业 就业能力
摘要:文章利用2008届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考察毕业生初次就业中教育回报的专业异质性,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专业对教育回报作用在收入分布层次上的差异.OLS回归结果发现,高等教育回报在专业之间存在差距,工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平均月工资.与“211”大学毕业生相比,一般性大学毕业生教育回报的专业异质性程度较大.在此基础上,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专业对教育回报的作用在中、低收入分位上更为突出.因此,专业选择对毕业生收入和劳动市场人才供需结构都具有重要影响.调整专业模式和完善“转专业”制度,有利于缓解专业结构性矛盾和提升毕业生收入水平.
作者其他论文



工会主席专职化对工会维权活动的影响效应--来自雇主-雇员匹配调查的证据.明娟;曾湘泉.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3-80.
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就业的微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魏华颖;曾湘泉.中国行政管理.2014,84-86,116.
我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制定中的问题.曾湘泉;史珍珍;宋洪峰.中国行政管理.2015,149-151.
地方财力,分配决策与公务员工资收入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熊通成;曾湘泉.统计与决策.2014,95-99.
人力资源管理差异化:理论模式与中国实践.周禹;曾湘泉.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54-59.

相关话题/教育 毕业生 劳动 就业 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