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闵凯[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年:2009
会议名称:“社会变迁、刑法发展与立法模式变革”学术研讨会
会议论文集:“社会变迁、刑法发展与立法模式变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页码范围:253-260
会议地点:北京
会议开始日期:2009-12-26
所属部门:法学院
语言:中文
关键词:经济犯罪;立法模式;刑法典
摘要:从1979年刑法典分则第三章共15个条文13个罪名,到现行刑法典经历一个单行刑法和七个刑法修正案后,经济犯罪的家族成员已今非昔比,不但改头换面,由“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变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而且扩充为八节八类犯罪,与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共九节)一道,占据了现行刑法典的半壁江山。总体而言,我国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经历了一个分分合合的历程。制定1979年刑法典时,当时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并且本着“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精神,经济犯罪显得比较单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展开,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此过程中,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盗窃、贿赂等经济犯罪活动开始不断出现,随着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立法机关先后通过了24个单行刑法,其中有关经济犯罪又增加了偷税抗税、假冒注册商标、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侵犯著作权、破坏金融秩序、票据犯罪等犯罪类型。
作者其他论文
职务侵占罪认定中的三个争议问题剖析.肖中华;闵凯.政治与法律.2007,123-126.
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闵凯.“社会变迁、刑法发展与立法模式变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2009,253-260.
经济犯罪的情节和数额.闵凯.政治与法律.2009,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