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
外文标题:The Qing law and code: the practice surpassed the expression——regarding the government runner operating the Ban fang as a visual angle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陈兆肆[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年:2008
期刊名称:安徽史学
期:4
页码范围:28-35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清史所
语言:中文
ISSN:1005-605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sx200804004.aspx
DOI:10.3969/j.issn.1005-605X.2008.04.004
关键词:衙役群体;法律实践;班房
摘要:以衙役运作班房为观察视角,清代法律实践与法律表达之间呈现出颇为复杂而有趣的关联.针对这一具体问题,我们可以断言:清代法律实践与法律表达并非凿枘相投,但似乎还不能遽下非此即彼的简单定论.认为清代法律实践与表达是完全二元对立的关系.衙役群体在消解法律对他们运作班房的刚性约束时,在突破法律对他们地位和身份的强制规定时,并非完全漠视法律,与之公然分庭抗礼.实际上,他们擅于利用官方所认可的资源,暗用卑伎,"玩转"权力;娴于钻营法律漏洞,高下其手,缘法为奸.因此,以班房为据点,清朝的准司法群体--衙役群体的实践行为虽然超越但并非完全否定了清朝的相关法律,其间体现出既在实践结果上背离法律表达而又在实践过程中依赖于法律表达的复杂关联.
作者其他论文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的中小学教育.陈兆肆.北京社会科学.2009,101-108.
清代衙役群体的隐性权力及其运作方式--以清代班房为视点.陈兆肆.兰州学刊.2008,153-157.
法律视野下的经济变迁和社会冲突:以清代刑科题本为主要分析对象--评《过失杀人,市场与道德经济》一书.陈兆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120-123.
清代自新所考释——兼论晚清狱制转型的本土性.陈兆肆.历史研究.2010,132-148.
三海工程筹款述论.陈先松;陈兆肆.历史档案.2009,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