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主持会议。
贺耀敏指出,“中美关系与公共外交40年圆桌论坛”是在当下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的关键时刻举办的学术会议,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中美两国关系始终机遇与挑战同在,在共同利益和相互需要前提下,中美两国走到一起,也往往会因为利益的冲突和诉求的分歧使中美关系时常会出现危机。中美矛盾和冲突将长期存在,但是协商和合作不会中断,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包括开展多样的公共外交来塑造和维护和平、合作、发展、共赢、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确保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顺利实施。中国思想界应该通过提出创新性、建设性思想和主张,引领中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推动中美关系平稳致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责无旁贷。

王晓辉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美关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美两国拥有广阔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4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站到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当今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存国际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大国之间博弈、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尤其是在过去一年里,中美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2019年中美两国将迎来建交40年,人们常说四十不惑,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各位专家能够以中国立场、全球视野为中美关系的协调、合作、稳定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论坛专题研讨的第一环节主题为中美多元公共外交发挥的作用、现状问题与未来路径,由王莉丽主持。
王莉丽提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美两国只有合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最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全球的稳定。中美两国战略界应该保持理性的思想沟通,继续加强多元公共外交,通过多倾听、多对话来深入理解对方的关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发言中表示,历史给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应该在中美关系的推动中大有作为。一方面,中国可以直接参加与美方各个方面的战略博弈,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我们在公共外交中要有自信,敢于对弈,不卑不亢;最后,公共外交也要注重讲究学理性和专业性。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表示,40年间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可以从精英层面和公众层面两个维度来看。在美国精英层面,中美关系变化较大,从战略性接触改变为战略竞争。中国的精英层面也发生了意见分化,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或者美国的模式来发展自己,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特色、中国模式。在中美两国的公众层面,对中美关系的认知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认为,****参与公共外交时,如何保持客观中立立场,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要合情合理地说服其他国家,都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液化天然气的合作是中美关系的润滑剂,中美在大宗商品的贸易机制中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能源外交中有很多议题值得****们关注和深入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外交室主任袁征表示,我们的公共外交在过去40年有很多成功经验,积累了很多存量,同时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国家强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要客观理性地进行中美公共外交,继续大力拓展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

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认为,经过多年努力,中美人文交流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三大根基之一。在美国,汉语教育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公众基础。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定定表示,近年来中美公共外交领域出现新难点,中国可以从“跳出美国做美国的工作”,以及针对各州关心的议题开展针对性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尝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表示,新的历史阶段,中美公共外交面临着如何对冲焦虑症、如何建立战略确定性以及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中国公共外交要超越传统的话语体系,脱虚向实;构建公共外交的新模式、新架构;探索公共外交新的传播对象;有效构建新的公共舆论决策桥梁。

专题讨论第二环节以“中美关系历史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机遇”为议题展开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
王文认为,中国当前不应把关注点聚焦于中美贸易竞争,而应是更多聚焦深化改革。中美之间虽然有危机、有竞争,但合作空间还是很大,中美合作的大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中国应有大国心态。

上海美国学会会长黄仁伟认为,应该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当前中美关系。中国此次难以通过传统公共外交手段与美国达成广泛共识,而需要“多管齐下”:不仅与美国智库沟通,也要与美国更广泛的群体进行交流;让坚持客观事实的美国人有更多发声的渠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贾庆国认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如下规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能兼顾对方利益,两国关系会好一些,否则两国关系会不太好。“君子取之有道”,守规矩和按理出牌是两国关系的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国尊重对方的利益和愿望是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前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把当今中美面临的竞争态势与历史上英德竞争进行对比,中美间的形势非常严峻。导致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则是新兴国家国力的提升引起守成国的担忧与警觉。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似乎进入新的波动的时代,中美关系近年来出现明显波动。但相信中美两国的领导者能够把握历史机遇,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认为,回顾历史,中国始终是中美关系的积极推动者,在多次摩擦中,中国都积极推动两国关系向好发展。未来,中美****都应该认识到中美关系已进入新阶段,放弃幻想,要在竞争中谋求合作,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贾文山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当前,面对美国的战略调整,中国应该在强调合作的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的竞争与反遏制。同时,要通过公共外交缓解美国精英的焦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主编王文峰表示,在美国国内对于中美关系认知是有差别的,是有不同层次的。焦虑或者是负面的态度更多集中在精英层面。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中美战略竞争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不应该忽视它的尖锐性。同时,要尽量避免和美国之间的恶性战略竞争。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余智认为,现在中美贸易谈判正在紧张进行,从保持中美关系稳定的角度出发,中美双方各让一步是有可能的。中国在外贸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做出的调整和改革,不仅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需要,也是基于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战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