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晓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康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刘向兵,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晓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光礼,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申素平和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旨发言由张晓京主持,她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筹备过程。周光礼对专委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和学术委员的推荐和遴选规则进行了说明。经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推荐,瞿振元、刘向兵等担任专委会学术委员会的顾问和学术委员。随后,吴晓球和康宁分别为学术委员会顾问和委员颁发了聘书。

吴晓球首先代表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对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任务新目标的背景下,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专委会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吴晓球充分肯定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推动改革和开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未来专委会要紧紧围绕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个重要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为新时期培养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康宁从智库演进和研究新问题的新范式两个方面对“双一流”建设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加强制度创新,勇担全球化办学使命;政府要减少干预,鼓励高校进行内部创新,不做重置的项目规划和评价标准。此外,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技术、思维和人才的创新,需要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范式以做出回答。

刘向兵在发言中指出,“双一流”建设不是一个单一的模式和标准,综合性大学、行业特色高校应该有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定位办学特色,差异化发展,在各自的领域,有选择的追求卓越。他表示,在评价体系中,要强调对高校综合能力的评估,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和引领其他高校发展作用。

瞿振元就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应如何利用战略思维方式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主旨发言。他表示,用系统的观点看,“双一流”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手段和工具。在“双一流”建设中,要统筹推进“双一流”高校与非“双一流”高校的发展,协调好高等教育内部不同层级、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发挥战略思维优势,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张晓京代表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向各位专家的祝贺表示感谢,并就各位专家的主旨发言进行了总结。
主旨发言结束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马陆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中国传媒大学高教传播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主任王保华、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贺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秦惠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颉、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鹏、华中科技大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主编余东升、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编叶富贵、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曼丽和周光礼分别围绕“双一流”建设和评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和圆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