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2/image001-拷贝-3.jpg)
本次集中选拔采取公开面试、差额入选、现场评分并公布结果的形式,共有12名符合报名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现场参与。申请人首先进行个人研究计划阐述,随后回答评委的现场提问,最后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选拔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现场综合表现和研究计划情况进行评分,遴选出最终入选者。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2/拼图3.jpg)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2/拼图2.jpg)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2/拼图1-1.jpg)
本期选拔专家委员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担任主席,校外专家包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洪喆助理教授,校内专家还有新闻学院王斌教授、黄河副教授、李彪副教授、刘东副教授和闫岩副教授。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2/image003-拷贝-2.jpg)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2/image005-拷贝-3.jpg)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2/image033-拷贝-1.jpg)
在集中选拔活动结束后,三位评委代表专家委员会发表了感言。王洪喆说到:“我是连续第三年担任人大这项选拔活动的评委,因为这个活动的学术含量是实打实的,评选也还是挺残酷的。每次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给同学建议,我通过这个活动也了解到同学们关心的研究和方法。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让有学术热情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能够形成互助的团队关系。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参与、继续学习。”
王斌则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也是难得的锻炼场合,同学们平时的阅读、思考、写作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反馈,但今天有这么多位各个理论旨趣的、各种方法训练背景的老师在现场,比一般的学位论文答辩的规模还要大,并且是即问即答,所以要通过这个选拔是不容易的。无论同学申报的题目得到大家怎样的评价和建议,我相信经过学术碰撞之后,对每个人来讲都具有绝对值意义上的巨大提升”。
闫岩向在场的同学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地关注我们这个学科中‘人’的东西,围绕社会中的“人”来提出研究问题。因为技术的变化、社会的变化还是要落脚在人的身上,社会的变化最终也是由人来创造、推动和组成的。二是,在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后,要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去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可以多读文献、多掌握方法,把脚踏在大地上,去收集真实的数据,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希望人大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代代相承。像方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正把新闻学、新闻史学做成与现实结合的学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身到这个学科中来。
为推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双一流”建设,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为有志于走上学术道路的同学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自2017年起实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学院将在师资配备和学术平台方面对入选本计划的同学予以支持,并且每年提供专项科研资助。
2018年进行的第二期“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活动中,18位申请人中有14位入选,其中四年级本科生3名,二年级硕士研究生3名,一年级博士研究生5名,二年级博士研究生3名。2017年进行的第一期“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活动中,18位申请人中有13位入选,其中四年级本科生2名,二年级硕士研究生3名,一年级博士研究生3名,二年级博士研究生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