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1/1a-2.jpg)
本次会议围绕中国典籍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这一议题展开,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铭敬教授与名古屋大学“文化遗产与交流史的亚洲共创研究”代表近本谦介教授分别致开幕辞,表明了中日****之间和人民大学与名古屋大学两校之间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初衷和意愿,之后,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何卫红副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蒋义乔副教授主持的上午场发言开始。近本谦介就《佛教经典和法会?艺能—日本<维摩经>的接受与展开》这一主题进行发言,通过对镰仓时代绘卷《春日权现验记绘》卷十中有关维摩经法会的灵验故事的解读,指出了《维摩经》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与佛教文艺密不可分的关系。李铭敬就《往生传的编纂与白居易文学—伪撰真福寺藏<往生净土传>的编纂意图》这一主题展开发言。发言中提到,中国辽代高僧非浊曾编纂的《新编随愿往生集》一书在中国本土久已散佚,仅存根据本书改编的日本真福寺藏本《往生净土传》和金泽文库所藏《汉家类聚往生传》,根据李铭敬的研究,真福寺藏本中不仅收录有非浊《三宝感应要略录》的相关内容,还有对白居易的引用和改编故事,这些内容为考证《往生净土传》这部作品是一部伪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第三位发言者京都府立大学的本井牧子副教授就宋代佚失文献《地藏菩萨应验记》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作了发言,对《应验记》中提及的“福舍”如何影响同一题材的日本佛教故事作了阐述。接下来,同济大学李宇玲教授进行了题为《<源氏物语>中中国文学的投影与展开–面向新的地平线–》的发言,李宇玲以晋代潘岳的《秋兴赋》为例,为《源氏物语》的汉文学接受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新视点。在何卫红和蒋义乔的主持下,会议学术氛围浓厚,专家****讨论热烈。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1/2a-2.jpg)
下午场的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周以量副教授和京都府立大学的本井牧子副教授主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骏教授以《本朝法华验记》中信徒的往生地为线索,就东亚《法华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北海学园大学铃木英之副教授围绕中国伪经《清净法行经》在日本的接受与发展作了发言,铃木英之指出,《清净法行经》中的“三圣派遣说”对探讨日本史书、歌学书、说话文学中神、佛关系提供了佐证。接下来,名古屋大学博士研究员郭佳宁以高野山大传法院正殿中安放的尊胜佛顶为中心,指出了唐宋佛教对日本中世密教寺院佛像造型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井冈山大学车才良讲师以日本五山禅僧对元代禅僧笑隐大?所著《蒲室集》的吸收和效仿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并对《蒲室集》的著录、版本以及传至日本的时期等书志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会议最后,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小峯和明对各位****的发言逐一进行了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日本古典文学方向的硕、博研究生也向与会的中日****介绍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和课题,并与之进行了交流。
此次会议,以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日语系与名古屋大学“最先端国际研究组合–文化遗产与交流史的亚洲共创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文献学研究中心”工作坊的形式联合举办,它不仅是一场中日****之间的学术研讨、更是一次旨在探索如何加强两校间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共同推进彼此关心的东亚学术研究发展的有益尝试。双方****一致表示,今后将继续进行此种务实性的学术研讨,并将每次研讨的课题成果结集出版,用于指导研究生的教学,推动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http://news.ruc.edu.cn/wp-content/uploads/2019/11/3a-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