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学会副秘书长、《档案学研究》副主编黄浩民,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档案学通讯》总编辑张斌,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李珍刚,四川省档案馆副馆长周书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副馆长农民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书记徐拥军,南宁市国家档案馆馆长廖茂隆,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陈永清,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群副总裁张海剑,同方知网公共服务分公司成鑫总经理,以及《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管理》《兰台世界》《档案时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等期刊主编、编辑,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企事业单位、高校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张斌致辞。他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感谢,表示全新数字时代带来的变化给档案环节带来了极大冲击。这次会议选择“技术变革与档案管理创新”为主题,在较广泛的主题中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创新。本次会议总共安排了14场主题报告,还有档案学核心期刊主编交流,创新性论文海报交流。他相信与会者一定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档案基础理论创新研讨环节,王英玮作主题报告《关于发展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几点看法》。王英玮首先提出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的“六个理念”——自觉、自省、自信、自重、自新、自强;主张从传统的档案学思想体系中脱离出来,引入新的知识理论,在打破中建立新的档案学理论。同时,注重处理好理论的“引进与消化、继承与发展、盲从与理性、解构与重构”之间的关系。其次从档案本体理论、档案管理基本理论、档案管理基本矛盾三个方面分析了建设的内容;最后介绍了档案连续体模式图,并从档案一元主体,多元价值角度对档案价值进行界定,即档案价值是不同社会主体对同一档案客体现象所具有的有用有益性的综合表达结果。

档案创新学术交流之主编宣讲环节,徐拥军介绍了《档案学通讯》期刊的发展历程、工作团队、编委会、社会评价、审稿制度、审稿流程、录稿规定、论文模板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提出《档案学通讯》愿与广大作者、读者携手共同推进档案学术繁荣与发展!

优秀论文与期刊主编面对面交流环节,吴志杰介绍了会议《症结与谋断——新技术环境下档案编研工作探析》,张全海对其中论文进行了点评。


档案创新优秀论文主题报告环节,加小双与熊文景分别作了主题汇报。
加小双以《档案社会化:内涵、表现与影响》为题,分析了档案社会化的内涵,即指在档案场域中通过深化去中心化和推动公众参与进而推动档案结构和社会关系不断重构的过程,提出档案社会化的表现,包括资源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最后提出档案社会化的影响:对档案理论界来说,档案社会化意味着档案理论需要进行破坏性创新;对档案实践界而言,档案社会化意味着档案工作需要进行重新定位。

熊文景以《后现代主义档案观批判——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为题,从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现象,引出发言的缘起。随后介绍了唯物史观下后现代主义档案观谬误的四个表现:一是突出不确定性:档案客观性的迷失;二是倡导无中心意识:档案整体的碎片化;三是推崇解构主义:档案叙事的游戏化;四是主张多元价值观:档案文本意义的颠覆。在批判的同时,主张从强化档案资政、注重档案发声、敢于档案亮剑、推进档案育人四个方面来发挥档案的价值。

张斌,王英玮,徐拥军,牛力副,张全海,加小双,刘力超,博士生熊文景、李子林、吴志杰、任琼辉,硕士生曾静怡12人与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