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程为本次活动致辞。他为到场观众介绍了国内两会要闻,特别是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他提到,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有一段专门论及科技支撑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促进科技发展领域方面施行的方针和政策,其中加强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一点与在以学人更是息息相关。孙鹏程先生着重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人才与创新关系的论述,勉励在以留学生即使身在海外也要了解国内大事,潜心向学、坚定信念,留学报国。

李玥结合当地刚刚发生的特拉维夫市遭遇来自加沙的火箭弹袭击这一突发情况进行了领保安全的发言。他为现场观众介绍了使馆领事部门的职责和领事保护工作的内容以及如何向使馆领寻求领事保护和遇到各类突发事件时的处置办法。

王世洲的发言主题是“论创新和学术的基本思路”。他根据以色列的经验,总结了对创新和学术的观察与思考,介绍了创新的概念、学术的概念、创新的途径和我们当下可以做的事情。王世洲认为“创新的主体是青年,创新的基础是制度”,我们当下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创新能力。

吴洋进行了“以色列汉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主题讲演。他介绍说,以色列现有四个东亚系,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中国研究都占据了最大的比重。通过介绍以色列著名汉学家的经历、著作和研究方向,吴院长为观众展示了以色列汉学研究的图景。他指出,以色列的汉学研究具有国际化、跨学科化和注重原始文献研读等特点,他们不仅关注中国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关注中国的当下发展,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中以双方****的研究思路和成果以及各种新的学术材料介绍给对方,不仅有助于丰富以色列的汉学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来自魏兹曼科学研究所的数学系博士后张卓辉带来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题发言,从中国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和希伯来语中数学词汇的创造两方面分析了中西宇宙观的异同、科学技术同对社会的认识如何结合及我们应该怎样创新地接棒传统文化。希伯来大学理工科博士生孙雪以尤阿夫·卡班奇克(Ioav Cabantchik)教授退休后开始从事创新事业、将浮萍研制成健康美味的食品为例介绍了以色列在鼓励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并分析了其对我们的启示。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的袁诗然介绍了她的课题组在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进行的努力。通过观察中以工程教育中的创新和中以大学生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她分析了中以学术创新思维的异同,并介绍了“项目式学习”这一创新思维培养方式。希伯来大学学生张铁一进行了主题为“论以中国利益为准则的叙事方式”的发言,他比对了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东地区犹太文化、阿拉伯文化在以色列地区历史方面叙事方式的差异,提出中国的叙事应以中国利益为准则,并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进行了具体分析。




本次活动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请留以****和学生分享、讨论中以学术研究创新方面的体会和认知。报告人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结合在以的见闻和感受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仅涉及科技这一传统的创新领域,更将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一并纳入到创新的视野中来,在中国与以色列、科技与人文、传统与当下之间架起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