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陈洁首先对本期阅读书目《万历十五年》作简要介绍,随后由韩蕾倩、丁昱宁向大家分享阅读感悟。
韩蕾倩先分享了她阅读《万历十五年》后的感悟,她从大历史观出发,结合书中数个人物的生平故事,分析后得出结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人的发展都无法脱离时代。并进一步探讨了明朝德治失败的原因,指出“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这些问题在当代也仍具有重要思考价值。
丁昱宁从一个角度向我们分析了她的阅读体会。她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明朝万历年间的时代背景,接着指出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过于片面,而应结合人物经历和社会大背景,具体分析评价,并以万历皇帝为例,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详述。然后,她回归现代,从历史研究的层面,对现代史学与传统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强调了读历史“以古鉴今”的重要性。最后,她探讨了儒教在明代政治中的运用情况,进一步思考了“道德”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关系。
两位同学的分享让大家对大历史观、历史研究方法、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有了更多了解,收获非常丰富。读完历史,接下来进入一个更具有现代色彩的主题——科技。主持人陈洁先简要介绍了《科技想要什么》和《技术至死》两本书的内容,随后由杨欣雨与魏洋楠进行读书感悟分享。
杨欣雨先给大家介绍了《科技想要什么》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的相关背景信息,接着提出问题“未来科技将如何发展”,结合实际案例,引发大家对科技应用的思考,辩证分析了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最后,提出自己的思考,指出“科技可以无限进步,但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未来科技发展仍然长路漫漫”。
魏洋楠使用英剧《黑镜》的一个解说片段引入今天的主题,分析了《技术至死》一书中提到的“解决方案主义”与“细思恐极的改良方法”,结合书里的内容提出个人对技术发展的思考,既考虑了技术发展的重要价值,又指出我们不能无条件接受所有技术。她认为我们需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接受、采用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技术。
最后加小对几位同学所分享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点评,对寒冬中来参加读书会的同学表示感谢,并代表兰台读书会赠予了十余本图书给到场的同学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