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决赛阶段共有14所大学、15组作品参赛,经过一天的角逐,共产生一等奖3组,二等奖5组,三等奖7组。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城市记忆数字资源展示平台”项目团队和“家有圣旨——明清文书之文化传承产品研发”项目团队参赛。两个参赛团队倾情展示各自的产品,简明扼要地阐释想法,获得评委的较高评价,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成绩。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参赛作品“北京城市记忆数字资源展示平台”获得大赛一等奖,作品由副教授牛力、讲师加小双指导,2015级本科生曹新馨任组长,陶冶(2015级)、范竞之(2015级)、张慧琳(2016级)、胡舣缘(2016级)任组员。作品基于北京城市记忆数字资源,运用语义分析技术,通过构建O(Organization)P(People)T(Time)数据关联模型,将数字化资源分解为三类数据集,从而实现对数字资源的快速整合与深入挖掘。最后将数据结果结合建站技术进行可视化呈现。该平台的可视化实例为“鲁迅的北京餐桌”,是基于《鲁迅日记》与北京老饭店等资料的语义分析结果呈现出来的。

参赛作品“家有圣旨——明清文书之文化传承产品研发”获得大赛二等奖,作品由教授王健、副教授梁继红任指导教师,2016级本科生林佳桦任组长,冯家明(2016级)、唐德清(2016级)、马尔蒂(2016级)、赵泽龙(2016级)任组员。作品首先从原始文献、档案中截取专业知识点,并拟出故事情节将其串联。接着,利用美工素材构建出故事场景,且将画面设计成卷轴形式,使得每个阅读步骤如同阅览卷轴一般。本作品以明人吴时来的家族故事作为引子,并对“圣旨”的定义与功能作基本描述,而后聚焦于具有封赠功能的诰命与敕命如何被接旨者所保管,最终将这些情节结合H5页面进行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