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别:组织与人力资源系
职称:教授
电话:8610-82500497
传真:8610-82509169
邮箱:wfengbin@ruc.edu.cn
主要讲授课程管理学原理、企业组织学(本科),职务分析与管理组织设计(MBA),组织理论与设计(硕士),组织与管理研究专题(博士)等。
王凤彬、李东红、张婷婷、杨阳:产品开发组织超模块化及其对创新的影响——以丰田汽车为案例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2期。
王凤彬、陈建勋:动态环境下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探索式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期。
王凤彬、杨阳:构建两栖型跨国企业的FDI模式——以联想集团国际化为例,《财贸经济》2010年第9期。
王凤彬、杨阳:我国企业FDI路径选择与“差异化的同时并进”模式,《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2期。
王凤彬、杨阳:对外直接投资顺逆向区位选择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期。
王凤彬、陈建勋:跨层次视角下的组织知识涌现,《管理学报》2010年第1期。
WANGFengbin,JIANGHong:Innovationparadoxandambidextrousorganization:acasestudyonairconditionerdevelopmentteamsinHaier,FrontiersofBusinessResearchinChina,2009,3(2).
王凤彬、李奇会:外围知识与外包业务管理,《预测》2009第3期。
王凤彬:科层组织中的异层级化趋向--基于宝钢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2期;宝钢的分层管理体制,《北大商业评论》2009年第10期。
王凤彬、江鸿、吴隆增:社会资本与核心能力关系的研究:以知识创造为中介变量,《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3期。
王凤彬、江鸿:企业创新“悖论”及其解决之策,《经济管理》2008年第11期。
王凤彬、陈公海、李东红: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构建与运作——基于海尔“市场链”再造案例的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4期。
王凤彬:企业间组织的跨层次分析——兼析企业专业化与集团多元化的关系,《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3期。
王凤彬陈建勋:新产品开发团队的异质性知识构成与学习机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2期。
李奇会、王凤彬、李东红:群体社会资本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期。
王凤彬、刘松博:企业社会资本生成问题的跨层次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
王凤彬、李奇会:组织背景下的嵌入性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3期。
著作王凤彬、赵民杰编著:《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王凤彬著:《供应链网络组织与竞争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王凤彬编著:《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王凤彬、李东编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003、2007和2011。
译著
[美]马汀•奇达夫、蔡文彬著:《社会网络与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美]马尔科•扬西蒂、罗伊•莱维恩著:《共赢: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战略、创新和可持续性的影响》,商务印书馆,2006。
[美]理查德•达夫特著:《组织理论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007和2009。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004(主译“组织”篇)。
课题共主持9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科研课题。其中,4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八五”规划项目、“九五”和“十五”博士点项目;1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第二届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研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997年获校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
1998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管理学二等奖;
2000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二作者);
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07年和2008年两次获“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最佳论文奖;
2009年获校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优秀奖;
2010年《管理学》(第三版)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