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 广州 510006)
收稿日期:
2017-09-16出版日期:
2018-04-25发布日期:
2018-03-01通讯作者:
杨文登, E-mail: yangwendeng@163.com; 麻彦坤, E-mail: myk1966@sina.comE-mail: E-mail: yangwendeng@163.com; E-mail: myk1966@sina.com基金资助:
广东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重大项目(2016WZDXM022)。Body and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Understandings and divergences
YE Haosheng; MA Yankun; YANG Wendeng(Center for Mind and Brain Sci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Received:
2017-09-16Online:
2018-04-25Published:
2018-03-01Contact:
YANG Wendeng, E-mail: yangwendeng@163.com; MA Yankun, E-mail: myk1966@sina.com E-mail: E-mail: yangwendeng@163.com; E-mail: myk1966@sina.comSupported by:
摘要/Abstract
摘要: 对于身体的不同理解促使认知心理学形成了不同研究取向。经典认知心理学视身体为不同于心智的生物物理实体。认知表征则成为沟通心智与包括身体在内的外在世界之间联系的“桥梁”。在经典认知心理学那里, 心智是一种运算, 运算的内容则是认知表征。认知表征是符号性的、抽象的, 与身体的构造和感觉—运动通道无关。身体似乎仅仅是认知表征的“载体”或“容器”。具身认知则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具身认知中的“温和派”视身体为心智中的身体, 认知在其根本上是一种身体经验。因此, 认知表征不是抽象的, 而是身体格式的, 是身体特定感觉–运动通道提供的具体身体体验。心智是一种运算, 但运算的内容不是抽象符号, 而是具体的身体经验。具身认知中的“激进派”则主张彻底抛弃“运算”和“表征”。在激进派那里, 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认知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不是为了形成认知表征。基本的心智不涉及内容, 换言之, 基本心智过程不涉及认知表征。认知在本质上是一种具身的行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15
[1] | 黄月胜, 张豹, 范兴华, 黄杰. 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能否捕获视觉注意?一项眼动研究[J]. 心理学报, 2021, 53(1): 26-37. |
[2] | 郭人豪, 王婷, 张积家. 多元语言文化对个体情境下与社会情境下认知转换功能的差异性影响——来自锡伯族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9): 1071-1086. |
[3] | 温芳芳, 马书瀚, 叶含雪, 齐玥, 佐斌. “涟漪效应”与“心理台风眼效应”:不同程度COVID-19疫情地区民众风险认知与焦虑的双视角检验[J]. 心理学报, 2020, 52(9): 1087-1104. |
[4] | 张积家, 陆禹同, 张启睿, 张金桥. 外语焦虑、紧张情绪与认知负荷对外语说谎的影响:来自中-英双语者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7): 861-873. |
[5] | 吕薇.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6): 758-776. |
[6] | 吴翰林, 于宙, 王雪娇, 张清芳. 语言能力的老化机制:语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因素的共同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5): 541-561. |
[7] | 叶超雄,胡中华,梁腾飞,张加峰,许茜如,刘强. 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认知阶段分离[J]. 心理学报, 2020, 52(4): 399-413. |
[8] | 陈曦梅,罗一君,陈红. 友谊质量与青少年直觉进食:链式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 心理学报, 2020, 52(4): 485-496. |
[9] | 苏佳佳,叶浩生. 中国神话中的具身心理学思想探索[J]. 心理学报, 2020, 52(3): 386-398. |
[10] | 王汉林,蒋泽亮,冯晓慧,鲁忠义. 道德概念的空间形象性:语言因素和具身因素的共同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2): 128-138. |
[11] | 贺晓玲,陈俊. 3~5岁幼儿权力概念多重隐喻的认知发展[J]. 心理学报, 2020, 52(2): 149-161. |
[12] | 孙岩, 吕娇娇, 兰帆, 张丽娜. 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及对随后认知控制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12): 1393-1406. |
[13] | 罗芬, 王晓庆, 蔡艳, 涂冬波. 基于基尼指数的双目标CD-CAT选题策略[J]. 心理学报, 2020, 52(12): 1452-1465. |
[14] | 赵文博, 姜英杰, 王志伟, 胡竞元. 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10): 1156-1167. |
[15] | 孙岩,薄思雨,吕娇娇.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的脑网络分析:来自EEG和ERP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1): 12-25. |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xb/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