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数据时代心理学文本分析技术 ——“主题模型”的应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曹 奔1; 夏 勉1; 任志洪2,3; 林秀彬1; 徐 升1; 赖丽足1; 王 琪1; 江光荣1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 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2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福州 350108) (3 Department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Wisconsin 53703, USA)
收稿日期:2017-11-17出版日期:2018-05-15发布日期:2018-03-30
通讯作者:任志洪, E-mail: rzh@fzu.edu.cnE-mail:E-mail: rzh@fz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6ZDA232)。

Technology of text analysis in the big data era: Application of the topic model

CAO Ben1; XIA Mian1; REN Zhihong2,3; LIN Xiubin1; XU Sheng1; LAI Lizu1; WANG Qi1; JIANG Guangrong1
(1 School of Psych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Key Labora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Hube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CCNU),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430079, China) (2 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3 Department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Wisconsin 53703, USA)
Received:2017-11-17Online:2018-05-15Published:2018-03-30
Contact:REN Zhihong, E-mail: rzh@fzu.edu.cn E-mail:E-mail: rzh@fzu.edu.cn

Supported by:




摘要/Abstract


摘要: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 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 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 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 以及进行行为编码; 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上, 利用主题模型可识别和预测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进行人格计算。未来需要关注主题模型在算法和操作上的改善, 并将其应用到中文语言环境之中, 探索中文文本的心理学内涵。






[1]俞国良, 陈婷婷, 赵凤青. 气温与气温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8): 1282-1292.
[2]陈子晨, 姜鹤. 心理健康服务的文化胜任力:理论取向与实践策略[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4): 661-672.
[3]明志君, 陈祉妍. 心理健康素养:概念、评估、干预与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 1-12.
[4]辛素飞, 姜文源, 辛自强. 1993至2016年医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7): 1183-1193.
[5]徐富明, 张慧, 马红宇, 邓颖, 史燕伟, 李欧. 贫困问题:基于心理学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8): 1431-1440.
[6]吕小康;王丛. 空气污染对认知功能与心理健康的损害[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 111-120.
[7]王勍;俞国良. 群体认同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调节变量与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8): 1300-1308.
[8]李艳青;任志洪;江光荣. 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5): 692-706.
[9]张镇;郭博达.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4): 591-602.
[10]熊猛;叶一舵. 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3): 438-453.
[11]范会勇;李晶晶;赵曼璐;李红.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 9-20.
[12]高爽;张向葵;徐晓林. 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 ——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9): 1499-1507.
[13]李须;陈红;李冰冰;廖俊;杨挺;刘舒阳. 社区感:概念、意义、理论与新热点[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7): 1280-1288.
[14]张静;郑丽军;郑涌. 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健康:理论模型与研究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6): 1021-1030.
[15]吴杰;郭本禹. 社会兴趣:概念、测量以及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5): 871-878.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kxjz/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279
相关话题/心理 科学 心理学 社会 中文